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青梅暖 > 第47章 第 47 章

第47章 第 4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盒中是两方新绣的帕子,拼在一起正是朵并蒂莲。温含章眼眶发热,沈知澜则从怀中掏出那两块珍藏多年的旧帕——布已泛黄,但情意如新。

子时的钟声响起,重孙们轮流来磕头。温含章靠在沈知澜肩头,轻声道:"这一生,真好。"

沈知澜握紧她的手,十指相扣。月光下,两条影子融为一体,如同她们交织一世的命运。

番外二十二·春蚕新语

清明时节,细雨润湿了沈家桑园的泥土。阿蘅带着六岁的女儿桑桑蹲在蚕室门口,小心翼翼地将新孵的蚕蚁移到竹匾里。

"要这样轻轻扫。"阿蘅捏着鹅毛的手势,与七十年前温含章教她时一模一样,"太外婆们说,蚕宝宝最怕手汗。"

桑桑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忽然指向内室:"娘亲,那是什么?"

蚕室东墙挂着幅泛黄的织锦,上面绣着两个年轻女子在桑树下教孩童养蚕的场景。阿蘅眼眶微热:"那是你澜太婆和章太婆,在教你外婆认蚕种。"

正说着,里屋传来木杖点地的声响。沈知澜拄着拐慢慢走出来,百岁高龄的她腰背佝偻,但眼神依然清明:"今年的蚁蚕壮实。"

阿蘅连忙扶她坐在藤椅上。桑桑献宝似的举起竹匾:"澜太婆看!我放的桑叶!"

沈知澜眯着眼看了看,忽然笑道:"比你章太婆当年细心多了。"她指向织锦上那个穿月白衫子的身影,"她第一次养蚕,把整筐桑叶都倒进去了。"

桑桑咯咯笑起来,忽然发现藤椅旁的小几上摆着个奇怪的木匣:"这是什么呀?"

"是宝贝。"沈知澜颤巍巍打开匣子,里面躺着两块残破的旧帕子,拼在一起是朵歪歪扭扭的并蒂莲。

番外二十三·染坊余韵

夏至这日,布庄后院的三口染缸依旧按时开染。阿蘅指挥着工人下料,不时回头看看葡萄架下的两位老人。

温含章坐在轮椅上——这是她百岁生辰后第一次用轮椅,膝上盖着那条熟悉的靛蓝毛毯。沈知澜站在她身后,枯瘦的手搭在她肩头,两人静静看着曾孙女调试茜草染。

"章太婆,您看这个颜色对吗?"工人舀起一勺染料。

温含章眯起昏花的眼睛,轻轻碰了碰沈知澜的手背。沈知澜会意,慢慢说道:"再加一把明矾,要青石臼里研细的那种。"

阿蘅惊讶地抬头:"您怎么知道我们用新臼了?"

两位老人相视一笑。七十年前她们改良这个配方时,也曾为石臼的材质争论过整整三天。温含章忽然指向角落那口旧缸:"阿澜,记得吗?你在这儿摔过一跤。"

沈知澜轻哼:"是谁害我分心的?"

桑桑抱着新染的帕子跑过来:"太婆们闻闻!香不香?"

温含章低头轻嗅,恍惚间又看见那个雪夜里浑身湿透的自己,和轮椅上一脸冷峻的沈知澜。她伸手握住沈知澜布满老年斑的手:"香,像初遇那天的艾草。"

番外二十四·长命灯暖

除夕夜,沈宅挂满了长命灯。阿蘅扶着两位太婆坐在暖阁主位,四代子孙轮流上前磕头。桑桑捧着盏特制的莲花灯,灯罩上绣着"期颐双寿"四个字。

"太婆们许愿呀!"小丫头把灯举到两位老人中间。

温含章和沈知澜的手同时覆在灯上,百岁的皱纹与百岁的皱纹紧紧相贴。满堂儿孙屏息等待,却见两位老人只是相视一笑,什么也没说。

守岁时,小辈们都在院中放烟花。暖阁里只剩两位百岁老人,和那盏长命灯静静燃烧。

"还记得我们七十年前的赌约吗?"温含章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却温柔。

沈知澜轻轻点头:"看谁先走到银杏树。"她望向窗外,那棵老树已经需要三个成人合抱,"最后谁也没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