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还在下,屋内炭火正旺。沈知澜起身时腿有些疼,温含章立刻扶住她。两人相携走向饭厅,身后是交织在一起的影子,如同她们纠缠半生的命运。
番外十五·岁岁年年
除夕守岁,沈宅上下挂满了红灯笼。小满已经嫁人了,今日带着夫婿回娘家过年。那是个老实本分的绸缎商之子,最拿手的就是帮小满理丝线。
"娘亲们看!"小满献宝似的捧出件小衣裳,"给我未来孩儿做的。"
温含章接过一看,是件绣着桑叶纹的百家衣,针脚细密整齐。她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被遗弃在染缸里的婴孩,如今也要当娘了,不禁眼眶发热。
沈知澜拄着拐杖走过来,从怀里掏出个红封:"给孩子准备的。"
小满打开红封,里面是把纯金的长命锁,正面刻着"锦绣长春",背面是小小的并蒂莲。她突然扑进两个娘亲怀里:"我要让孩子叫你们外婆!"
年夜饭摆满了一桌,阿泉叔的胡子已经全白了,但包饺子的手艺依旧没退步。席间说起布庄明年的打算,小满雄心勃勃要开分号,她夫婿在一旁憨厚地笑,说要帮娘子理账本。
子时将至,城外传来钟声。温含章和沈知澜借口赏梅,悄悄溜到后院。雪地上两行脚印,一深一浅,最后并排停在老梅树下。
"又是一年。"温含章呵着白气,将手塞进沈知澜的袖筒里取暖。
沈知澜握住她冰凉的手指:"还有好多好多年。"
远处传来小满的呼唤声,两人相视一笑,慢慢往回走。雪地上,两行脚印变成一行,因为其中一人正靠在另一人肩头,就像过去二十年里的每一天那样。
梅香浮动中,沈知澜忽然轻声道:"若有来世..."
温含章笑着接话:"还要开布庄,还要遇见你。"
灯笼的光映在雪地上,红艳艳的,如同她们锦瑟和鸣的岁岁年年。
番外十六·春蚕记
惊蛰刚过,沈家蚕室的竹匾里已铺满新孵的蚕蚁。温含章挽着袖子,正教小满的女儿芽芽辨认桑叶。五岁的小丫头踮着脚,肉乎乎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竹匾边缘。
"姨外婆,蚕宝宝吃什么呀?"
"吃这个。"温含章拿起片嫩桑叶,放在小丫头掌心,"要选最嫩的,像这样..."
沈知澜坐在窗边的藤椅上,膝头摊着账本,目光却落在温含章身上。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棂,为那人镀上一层金边。她忽然想起四十年前,温含章初来布庄时,也是这样教小满认桑叶的。
"澜外婆!"芽芽突然跑过来,小手举着片桑叶,"这个可以吗?"
沈知澜放下账册,仔细看了看:"边上有锯齿,蚕吃了会肚子疼。"她从身旁竹篮里挑了片更嫩的,"要这样的。"
小满倚在门框上,看着两代人的身影在蚕室里重叠。她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儿子,轻声对身旁的夫婿说:"瞧,又一对师徒。"
番外十七·染坊日暮
夏至这天,布庄后院的三口染缸同时开染。温含章指挥着学徒们下料,白发用青帕子包着,免得沾了染料。沈知澜坐在葡萄架下监工,拐杖靠在手边,时不时提醒几句火候。
"章婆婆,这缸颜色对吗?"年轻染工舀起一勺靛蓝染料。
温含章凑近看了看,忽然转向沈知澜:"澜姐姐,你眼神好,来看看。"
沈知澜拄着拐杖慢慢走来,两人头碰头地观察染缸。阳光透过葡萄叶,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芽芽蹲在染缸边,好奇地看着两位外婆的白发在风中轻轻相触。
"再加一勺明矾。"沈知澜最终判断道。
温含章笑着点头,忽然从袖中掏出块帕子,替她擦去额角的汗珠。这个动作她做了四十年,早已成了本能。沈知澜握住她的手腕,轻轻捏了捏,一切尽在不言中。
傍晚收工后,小满带着孩子们来送绿豆汤。芽芽举着新染的蓝帕子,献宝似的给两位外婆看:"我染的!上面有星星!"
温含章接过帕子,发现上面用米浆点出了星形留白。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尝试扎染时,也是这样兴奋地举给沈知澜看。
"真好看。"沈知澜摸摸芽芽的头,"比你章外婆当年染的整齐多了。"
温含章作势要打,手落下时却变成温柔的抚摸。夕阳西下,三代人的笑声回荡在染坊院里,惊起了檐下的燕子。
番外十八·锦瑟长
除夕夜,沈宅张灯结彩。芽芽带着弟弟妹妹们在院里放烟花,小满和夫婿忙着包饺子。温含章和沈知澜坐在暖阁里,膝上盖着同一条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