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青梅暖 > 第46章 第 46 章

第46章 第 4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六十年了。"温含章望着窗外的烟花,轻轻握住沈知澜的手。

沈知澜的指节已经有些变形,但握笔的茧子还在。她摩挲着温含章手背上的皱纹,那里有年轻时被织梭磨出的痕迹:"还记得那个雪夜吗?"

"记得。"温含章靠在她肩头,"你开门时,轮椅卡在门槛上。"

两人低声笑起来。暖阁的门突然被推开,芽芽举着盏莲花灯跑进来:"太外婆们看!我做的长寿灯!"

灯罩上歪歪扭扭绣着"福寿双全"四个字,针脚虽然稚嫩,却透着满满的诚意。温含章接过灯,忽然发现灯座下藏着个小机关——转动间,灯影会变成并蒂莲的形状。

"跟你们当年的定情信物像不像?"小满在门口笑道,"芽芽翻箱倒柜找了好久样子。"

沈知澜眼眶微热。她伸手从怀中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两块残破的旧帕子,拼在一起正是朵并蒂莲。芽芽睁大眼睛:"这就是传说中的..."

"嗯。"温含章笑着点头,"你澜太外婆藏了一辈子的宝贝。"

子时的钟声响起,窗外烟花绚烂。沈知澜和温含章相视一笑,十指紧扣。六十年的光阴在他们掌心流转,如同织机上绵延不断的锦缎。

小满悄悄带着孩子们退出暖阁,留两位老人独处。温含章靠在沈知澜肩头,轻声道:"若有来世..."

"还要开布庄。"沈知澜接上她的话,"还要遇见你。"

窗外的雪静静落下,覆盖了青石板上的脚印。暖阁里的烛光映照着两张布满皱纹却幸福的脸,如同六十年前那个雪夜,轮椅旁的油灯,照亮了彼此的一生。

番外十九·桑荫茶话(上)

谷雨后的清晨,沈家桑园笼罩在薄雾中。温含章拄着竹杖,慢慢走在湿润的田埂上。她的腰已经弯了,但摘桑叶的手法依然娴熟,布满皱纹的手指精准地掐下最嫩的芽尖。

"章婆婆,您慢些。"十二岁的阿蘅提着竹篮跟在后面,这是小满的孙女,生得一双和她曾祖母一样的杏眼。

温含章笑着将桑叶放进篮子:"你澜太婆最爱喝这头茬桑芽茶。"

桑园深处传来窸窣声,沈知澜坐在老桑树下的石桌旁,正在教阿蘅的弟弟辨认蚕种。她的白发用木簪松松挽着,腿上盖着条熟悉的靛蓝毛毯——那是温含章六十年前亲手织的。

"澜婆婆!"阿蘅蹦跳着跑过去,"章婆婆采了好多桑芽!"

沈知澜抬头,目光越过孩子们,与温含章遥遥相对。晨光中,两人相视一笑,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岁月的温柔。

番外二十·染坊新声(中)

端午前夕,布庄后院的三口染缸同时开染。温含章坐在藤椅上指挥,阿蘅带着小学徒们忙前忙后。

"茜草要浸足十二个时辰。"她指着中间那口缸,"你澜婆婆年轻时改良的方子..."

沈知澜在葡萄架下监工,手里捧着本陈年账册。她的视力已经不太好了,但凭着记忆仍能指出染料的配比问题。

"澜婆婆,"阿蘅好奇地问,"您和章婆婆是怎么想出金线防伪的法子的?"

沈知澜合上册子,目光飘向远方:"那是个很长的故事..."

温含章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将手搭在她肩上:"简单说,就是被你澜婆婆的倔脾气逼出来的。"

孩子们哄笑起来。沈知澜握住肩上那只苍老的手,轻轻捏了捏。七十年的光阴在指间流转,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如今都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番外二十一·锦年如歌(下)

中秋夜,沈宅的四代人齐聚后院。阿蘅带着弟弟妹妹们挂灯笼,小满的孙子们在石桌上摆月饼。温含章和沈知澜坐在最老的葡萄架下,膝上盖着同一条百衲被。

"尝尝这个。"温含章掰了小块莲蓉月饼,递到沈知澜嘴边。

沈知澜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忽然笑道:"比我们成亲那年的甜。"

阿蘅耳朵尖,立刻凑过来:"太婆们什么时候成的亲呀?"

温含章指向院角那棵银杏树:"那下面,六十年前的七夕。"

月光如水,照在两位老人交握的手上。她们腕间的白玉镯已经戴了七十多年,比任何婚书都更能证明这段情缘。阿蘅忽然跑回屋里,捧出个精致的锦盒:

"我照着您们当年的定情信物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