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青梅暖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深秋时,姜墨兰收到了细雨最短的一封信:"赵家来人相看,姨母让我弹琴。我弹错了七个音,他们还是夸好。"

信纸上有明显的水渍,将"琴"字晕开了半边。姜墨兰摩挲着那个字,想起细雨小时候最讨厌学琴,总说宁可背十张药方也不愿练半个时辰的《清心咒》。

回信时,姜墨兰在米汤里掺了少许黛粉,写出来的字对着光会泛出淡淡的青色:"若不想弹,就说手腕旧伤未愈。江南有种药膏专治此症,我托人捎来。"

她将新进的软烟罗裁下一块,裹着信笺寄出。这种绸缎轻薄如蝉翼,邻县的小姐们最是喜爱。

腊月里,墨兰斋的生意渐有起色。姜墨兰又雇了个绣娘,专门改制适合轮椅穿着的裙装——将下摆收窄,腰间加暗扣。城里几位腿脚不便的富家小姐见了,纷纷来订制。

"姜姑娘手真巧。"李员外家的三小姐坐着新制的轮椅在店门口转圈,"这椅子比轿子自在多了!"

姜墨兰笑着递过个锦囊:"扶手暗格里放了艾草,天冷时能暖手。"

年关将近,细雨的来信突然断了。连着两期驿差来,姜墨兰都没等到那封熟悉的信。她托人打听,才知赵家已正式下了聘,细雨被姨母关在闺中学绣嫁衣。

除夕夜,姜墨兰独自在西厢房守岁。窗外飘着雪,屋里炭盆烧得正旺。她翻出细雨所有的来信,按日期排好,突然发现每封信的角落都画着不同的草药——当归、相思子、合欢皮......

最后一封信画的是竹叶,背面用极淡的墨写着"当归来"三个字,不仔细看几乎以为是纸张的纹理。

姜墨兰猛地站起来,拐杖撞翻了案几。她翻出自己所有回信的草稿,发现每封都在不起眼处藏着"细雨归"三字,有时混在花押里,有时写在边角。

正月初三,驿差终于送来邻县的来信。信封上的字迹潦草不堪,全无往日的工整。姜墨兰拆开一看,里面只有半页撕破的纸,写着:"婚期定在花朝节,姨母收了聘礼。我......"

余下的部分像是被撕去了,只留下个墨点。信封底部粘着几粒鲜红的相思子,像是匆忙塞进去的。

姜墨兰连夜去了趟县城。回来时,轮椅的暗格里多了张地契——是城郊一处带竹林的宅院。

"你要搬出去?"柳大夫盯着地契,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姜墨兰摇头:"只是投资。"她顿了顿,"细雨喜欢竹子。"

柳夫人突然红了眼眶:"墨兰,那孩子......"

"我知道。"姜墨兰截住她的话头,"我明日去趟邻县,布庄有新货要送。"

柳大夫拍案而起:"胡闹!你这身子怎么经得起长途颠簸?"

"我坐官船去,走水路平稳。"姜墨兰平静地说,"后日就回。"

她没说自己已经托人打听过,赵家公子房里已有两房妾室;也没说那宅子后院特意留了块空地,正好种药材。

次日清晨,姜墨兰的轮椅刚碾过医馆门槛,就被驿差拦住了。又是邻县的来信,这次信封上盖着朱红官印。

"柳姑娘让我务必亲手交给您。"驿差压低声音,"她说要对着烛火看。"

姜墨兰塞给驿差几个大钱,匆匆回房点灯。信纸在火焰上方烘烤片刻,渐渐显出几行黛青色的字:"阿姐信末的'细雨归'我都看见了。等我。"

信封里还掉出个小小的铜铃铛,正是细雨从小戴在腕上的那个。铃舌上缠着红线,摇起来声音闷闷的,像是被人刻意捂住了。

姜墨兰将铃铛贴身收好,突然改了主意。她取出地契交给柳大夫:"烦请帮忙过户到细雨名下。"

"你这是......"

"女子总要有些私产。"姜墨兰望向邻县方向,"嫁妆也好,退路也罢。"

柳大夫长叹一声,将地契锁进祠堂的匣子里。

正月十五上元节,姜墨兰独自坐在墨兰斋后院。去年今日,细雨还在她身边看灯;如今轮椅边只有株新栽的梅树,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盏孤零零的灯笼。

"东家!"绣娘慌慌张张跑进来,"官府来人了,说要查税!"

姜墨兰蹙眉——年前她才缴过税银。来到前店,果然见两个差役模样的男子正在翻检绸缎。

"这位差爷......"

领头的差役转身,露出个古怪的笑容:"可是姜姑娘?"

姜墨兰点头。那人突然从怀中掏出个物件——是个褪色的红绳铜铃铛。

"柳姑娘托我带个信。"差役压低声音,"她说,花朝节前一定归。"

姜墨兰指尖发颤,差点没接住铃铛:"她还好吗?"

差役左右看看,快速说了句:"赵家催得紧,婚期提前了。"说完便高声呵斥着"税册有疑",带着同伴扬长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