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知天 > 第184章 银鞍白马

第184章 银鞍白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越知初骑着白马跨过怀临府的城门之时,距离马场那一日的烤兔烈酒已经过去了十日。

她脚程快,全程几乎没有停下休息。

十日前,在她天没亮离开裕如马场的时候,池家兄弟、江遇、车夫,都还在酣睡。吃饱喝足,又喝了不少酒,人是不容易醒过来的。

她留下了蝶印和一封信在马车里,便从裕如马场买了匹马离开了。

不过,裕如马场的马儿果然如她所料,走了没几里路就不太行了。幸好她路过了凉州,城里刚巧有一家云赫镖局。

赫连瑾的金钱令,比她以为的还要好用,凉州分局的总镖头亲自接待了她,得知她的需求,非但没有收她钱财,还挑了一匹据说是“三当家自己来凉州也会骑一骑”的白马,赠给了她。马背上,还有赫连瑾亲制的银鞍。

她就是骑着这匹白马,一路披星戴月,十日,便赶到了怀临。

她给江遇他们留的信,写的是一个月后,京城会和。而那时从她们所在的汝州到怀临,马车至少要走上半个月。她独自策马而来,比马车更快,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她算了算,杀穆直,要不了两日。她再从怀临去京城,快马加鞭,十三日足矣。

眼下看起来,至少,从汝州到怀临府这一程,才费了十日,她进行得很顺利。

进城之后,她找路上的百姓随口打听了一番,打算问清了方位之后,直奔怀临府衙——穆直,应该就在那儿吧。

可谁知,被她打听地形的老婆婆听她问起府衙,立刻面露慌张之色:“哎哟,姑娘,你刚从外乡来,怎么会想去那种地方?哎,听老婆子一句劝,那里啊……可不是干净人家该去的地方。”

越知初觉得有意思,“那里”、“干净”……这位老婆婆似乎在说,知府衙门,不干净呢。

她没有反驳或追问,只是露出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婆婆,您有所不知,我云游四方,哪儿都不怕,就是爱去各处的府衙看看,瞧个热闹!没准啊,还能看到知府大人断案呢!”

知府当着群众的面公开断案……也曾是姬氏刚掌权时,虞国一道新颁的,鼓励“为官清廉”的政策。

可如今……据她所知,能真正做到当着百姓的面断案定罪的衙门,已经凤毛麟角。

取而代之的,是各地衙门紧闭的朱漆大门,和越筑越高的围墙。

至于百姓?

百姓就别掺和朝廷的事了。

她故意提这话,只为了应和她“云游四方”的这个借口,以显天下之大,她见多识广,对于衙门,她不过是好奇,也能避免被人抓到把柄。

老婆婆的脸色却丝毫没有缓和,仍然语重心长地劝她打消“去衙门看看”的念头:“哎呀姑娘,老婆子我不会害你的,衙门那地方,邪乎得很呐!这几日,整个怀临都不太平,你也别到处晃悠了,去罗门街那边住下吧,那边安全。”

这几日怀临不太平?

越知初很快听到了老婆婆话里的重点,她倒也表现得识趣:“谢谢婆婆,那我,就去罗门街?”

“哎、对、对,罗门街上热闹,你一个姑娘家,去那里,能安心些。云游嘛,你再找几处热闹的集市逛逛,也就是了。何必去那苦大仇恨的地方,给自己找不痛快。”

老婆婆看起来十分热心,满是鱼尾纹的眼角也翘了起来,似乎对越知初的“听劝”感到欣慰,笑颜都年轻了不少。

越知初道了谢,便牵着白马同她分开了。

其实要问路不难,何况是衙门这种,人尽皆知的地方。找到怀临府的地图更是易如反掌,但她既然来了,便也想通过跟街头百姓的对话,顺便探探那位穆知府的消息。

一府之主,便是地方百姓能知道的最大的官了。怀临府也有卫司衙门,但卫司既为军职,通常不会涉及民生政务,也不太会被百姓熟知。更多的,是不通人情、手段残忍的名声。

越知初并不怎么了解穆直,她从蛛部得到的情报,只能确定他当年作为甘县县令,贪墨了朝廷分拨给甘县的水利银子,并将修建甘县水坝、修建灌溉渠、开通甘县所属的潞州运河的事项一延再延,直到那场大水,几乎冲垮了整个甘县。

江遇来自甘县。

可江遇不是甘县唯一幸存的百姓。

那些因为水灾失去了亲人、房屋、农田……甚至生命的无辜百姓,能像江遇这样幸运而安稳地活到今日的,又能有几个?

可穆直能。

他非但没有因水灾之事受到朝廷的罪责,甚至还在水灾后的四年里不断升迁,反复被吏部委任到各县、州任职,直至四年前,他被升做怀临知府。

知府……越知初心里冷笑:还真是什么人都能当啊。

她知道,甘县死了那么多人,造成那么多百姓流离失所,还毁了几乎一整年的农收……

这样的后果,不可能被穆直一个县令,靠几句谎话就完全掩盖,这背后,要不就是有“大人物”牵涉其中,要不……就是穆直还做了别的安排。

具体通过什么办法,贿赂?结盟?勾结?……她还不清楚。

她没有让蛛部或萤部,继续替她追查穆直的现状,因为那时这一切已经被江遇知道了。

她和江遇就穆直的事也谈过好几次,她原本一直非常犹豫,如果她做这一切的初衷,是“为江遇报仇”,那倘若江遇心中没有仇恨,甚至没有心结,她的追查……又算什么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