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越知初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第一个马场让马儿休整之时,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时辰,天色也近乎黑透了。
车夫拉着马儿在“裕如马场”吃草,池家兄弟也下了马车活动筋骨,而马车上,只剩了越知初还在睡,江遇则半睡半醒地愣着神。
越知初做了个久违的梦。
梦到她还叫“三娘”,梦到她在西蜀边陲的一条小溪边,洗着养父母给她的小褥子。梦里的溪水特别清凉,那是阳光很好的午后,她的小手在溪水里惬意地拨来拨去,感受着那拂面的清风,和清爽的水气。
那是一处风景很好的山林,养父母都是山里的农户。她悠闲地洗着自己的小褥子,心里想着等一下回去,养母会给她做新鲜的山笋。
那是千百年来,越知初第一次感受到愉悦的时光。也几乎是她记忆深处,已经模糊的一段过去。
她在梦里再一次见到了那个小僧——那个,给了她一串佛珠的小僧。
小僧说他化缘至此,见三娘面善而心静,乃是佛门有缘人,因此送了她那串佛珠。
三娘年幼,虽是孤儿乞丐出身,却有幸遇到了十分慈爱的养父母,她不好意思白拿小僧的佛珠,便将口袋里唯一带的半个馍,送给了小僧,还小心地解释,这是她出门前带在身上的,很干净。
小僧收下那半个馍,十分仔细地收进怀里,朝她笑了笑,念了几句她听不懂的佛经,就离开了。
三娘看着小僧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山间的阳光里。
……
越知初睁开眼,嘴角还带着来不及消散的微笑。
“小姐醒了?”江遇关切的声音很快传来。
越知初这才从梦境中彻底醒过神,有些自嘲地垂了垂眼眸——想什么呢,她早就不是三娘了。
她很快整理好心绪,对江遇点头:“这是到哪儿了?”
“一个马场,车夫正在喂马,池家兄弟下去方便了。”江遇耐心地说道。
马场……
越知初的心里颤了颤。
也不知,池家兄弟如今,还会不会对“马场”,有什么别样的情绪。
她脸上的迟疑没有逃过江遇的眼睛,他忽然安抚道:“小姐放心,他们……已经活下来了。”
越知初望向他。
她知道,江遇说的“活下来”,字字珠玑。
她释然一笑,对江遇提议:“那咱们也下去活动活动?”
江遇点头。
等二人下了马车才发现,这个马场,和她们记忆中的“池家马场”,完全不是一回事。
池家曾拥有虞国最大的马场,饲养的马匹健壮而耐劳,无论官道还是山野,无论镖局还是朝廷,几乎都在依靠池家的马场进行运输或出行。
当时民间传言,除了战马,没有人比池家更懂养马驯马,也没有马,比池家养的更好更快。
这个“裕如马场”则截然不同,放眼望去,整个马场里也就十数匹马,个个骨瘦如柴,吃着草料的样子也无精打采。
真要靠这些马儿运货或驮人,只怕走起来,马儿比人还受不住。
越知初一时唏嘘,心知无论马场或官场,虞国,终究是走向了她最不想见到的样子——她不确定,是否也是姬氏最不愿见到的样子。
她对江遇问道:“饿不饿?我记得咱们带了不少干粮。”
江遇却浅笑着摇头:“先前小姐还在睡的时候,我们就吃过了。小姐该饿了吧?我去给你拿一点胡娘做的炊饼?”
越知初拦住他:“我也不饿,那就随便走走吧。”
说完,她对车夫点头示意,便和江遇在马场里随意地逛了起来。
这应该是一处偏远山地,四周并无可见的火光或民居,目光所及之处,只有马场的篝火和荒凉的草地。再远,就只剩了山和树。
“这是……”越知初迟疑地观察起来。
“应当靠近汝州了。”江遇也四处看了看,适时说出他的猜测。
汝州……
越知初想了想,“那就是完全出了禹州了。”
江遇点头,抬头看了看天上还算明朗的星空:“不知坠叶此时是什么光景。”
越知初笑道:“嗯……约莫已经吃上胡娘做的热饭了。”
江遇忽然看向她:“小姐,杀穆直,让我去吧。”
越知初有些惊讶:“你去?”
这还是她第一次听到江遇主动对她提起,他要去“杀”什么人。
“如果,他非死不可,那也不是小姐与他的仇怨。”江遇目光坚定,温润的眸子在漆黑的夜里闪着动人的光。
越知初来了兴致:“那你呢?你同他,有仇怨?”
其实是一样的问题。
她却坚持问了又问。
“我……”江遇这次没有回避或犹豫,“我是小姐的剑。”
?
越知初挑了挑眉:“剑?”
她怎么依稀记得……曾有个人,也对她说过类似的话。可她听过的话太多,她见过的人太多,她陷入生死仇怨的故事太多……她已经快要分辨不清,那些曾对她许诺,要为她效忠的人,他们究竟都长什么样子,都为了什么样的理由,和她一起走了一段人生。
江遇点头:“小姐,我想清楚了。你问我仇怨,我心中没有仇怨。穆直是谁,我不认识,也并不感兴趣。但他若成为了小姐的心结,我便是扫除小姐心结的兵器。”
越知初愣住。
她想过无数种可能,江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江遇的内心到底有没有所谓“爱恨情仇”这些东西,江遇会不会悲伤,会不会快乐,会不会失望,会不会愤怒……
但她独独没想过,十年,近乎朝夕相处的岁月之后,他会说,“我是兵器”。
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说什么?
该说什么来表达她的震惊?
或者,该说什么来……帮助江遇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