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帝王录 > 第3章 Chapter 3. 唐末之殇

第3章 Chapter 3. 唐末之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怡不再隐藏郭贵妃这几年暗中所授的轻功。夜色如墨,宫灯在夜风中摇曳,光影在墙垣之间诡谲晃动。李怡身轻如燕,一路飞奔径直闯入了太后的寝宫。见着郭碧云,他二话不说,拉着她便往侧殿奔去,他说:“母后,有人要杀您,快跟我走!”

“嗖!”一支羽箭擦着李怡的头顶飞过,惊得李怡双腿一软,一屁股跌坐在地。箭头深深钉入不远处的廊柱,尾羽依然在颤动,似在诉说着方才的危险之境。

“怡儿。”郭碧云回头,眼中带着一丝惊惶,俯身将地上的李怡单臂抱起,借着夜色掩护,疾身躲上房梁。房梁上,尘埃在微弱的光线中悬浮,四周静得只剩下母子二人的呼吸声,片刻之后,不远处有刀剑相交之声传来,“铿铿” 作响,其间还夹杂着宫人们呼喊抓刺客的叫嚷声,声音在空旷的廊道回荡,显得格外渗人。

“师父……” 李怡不由自主地往身旁之人怀中靠了靠,唯有四下无人之际,他们才能如此亲近。窗外的寒风呼啸而过,吹得窗棂 “呜呜” 作响,似是在为这宫中突发的变故而呜咽。

李怡深知太后具经天纬地之才,奈何身为女儿身。当朝虽女子之风盛行,但对于女子干政却颇为敏感。高阳公主、武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等一众心怀天下的女子,无一不是结局凄惨,就是遭排挤远走他乡。

“怡儿,你父皇走的突然,皇室如今已近乎陷入绝境。你皇兄仁厚,只能做守业者,你几个侄子,有才华者也寥寥无几。阉党专权,藩乱四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极有可能,你皇兄他们难以支撑,中途便会倒下。对于如今天下局势,你有何见解?” 太后的声音低沉而凝重,仿佛承载着这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却似洪钟般敲打着李怡幼小的心灵。

“师父为了天下,舍弃了自己的挚爱,嫁入皇室,想必也是想助父皇成就大业。怎奈父皇未能领会您的苦心。如今父皇已逝,恐怕中兴唐室之愿即将化为泡影。” 李怡斟酌片刻,缓缓说道,稚嫩的眼中透着一丝忧虑。连小孩子都看出来了,郭碧云不觉哀叹一声,望一眼窗外,宫苑暗沉,仿佛能透过这黑暗看到大唐已支离破碎的山河。

“故有韩信能受人胯下之辱,三千越甲可吞吴。为师将水云间三分之一的兵力交付于你,但你需装成痴傻王爷,然后暗中韬光养晦、发展壮大,以备我们未来不时之需,有信心吗?”

“师父――”

“为师给你十年时间。”

“可是――”

“十五年,如果你仍未有所成,便将兵力归还,离开长安,永不得归来。”

“好!”李怡点了点头,他本想问为何不是三皇兄,然思及三皇兄已然登基为帝,自是再无韬光养晦之机。至于那几个草包侄子,皇兄为帝,他们势必会被阉党死死盯住,已无回天之力。所以,如自己这般不受宠、被众人遗忘且年纪尚小的亲王,才是最佳人选。念及此处,李怡抬眸望向郭碧云,问道:“师父还有什么条件,一并提了吧。”

“没哀家的容许,不许见你母亲!”郭碧云凉凉的丢了一句,飞身跃下房梁。因为远处的打斗声已经停了,只留下一片死寂。李怡蓦地忆起前不久偷听墙角之事。或许,郭碧云早已知晓自己在偷听。李怡也渐渐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

李怡曾读过史书,知晓一些有关傻王的记载。今夜他所历之事,该足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傻子。

于是,从房梁跳下之后,李怡便佯装惊吓过度,失足跌入太后门口那波光粼粼却透着寒意的荷花池中。池水冷冽刺骨,水草在他身边缠绕,似是真要将他拖入那无尽的深渊。

在水里下沉的时候,李怡满心悲戚地思索着自己与太后的关系。在外人眼中,他是太后最为厌恶的皇子,而实则,她是自己的师父。然李怡却无法在众人面前唤她师父,只能称呼那冰冷的母妃。而这所有悲戚背后,是大唐江河日下的国势。

有时,李怡也暗自庆幸,倘若身处盛世,如太宗朝,自己恐没有今日的机遇,别说拜贵妃为师,很可能会因为夺嫡早早便被人谋害,死于非命。

“有人落水了,有人落水了……”

李怡再次醒来,已是午夜。寝宫内烛火摇曳,烛影在墙壁上不安地晃动着。皇上趴在他的床边睡着了,呼吸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皇兄!”

李怡轻声唤道,李宥闻声惊醒,揉了揉双眼,那双眼眸充满血丝,尽显疲惫,旋即笑着说:“你终于醒了,可吓坏朕了。”

“皇兄为何要救怡儿?”

“十三弟,你也不必如此悲观。至少,你尚是自由之身,不像朕,已然被牢牢拴于那冰冷的王座之上。”李宥神色黯然,眼中微光转瞬即逝,似是被这深宫的重重黑暗吞噬。

“你可是在怪罪母后?”

“朕不相信父皇是食用丹药过量而亡。”

“皇兄,你不会真的信了那传言吧?”

“信又怎样,不信又怎样?如今朕还有退路吗?朕虽不喜欢事事都要与朕相争的二皇兄,可是朕也没想过要他死,可他们居然真的杀了他。”

“王权更替向来如此。皇兄,上次你的提议,怡答应。”

“可你才十一岁。”

“为了皇兄,怡愿意一试。”

此后三年,白天,李怡是痴傻呆脑的“光叔”,在众人的嘲笑声中默默度日;夜晚,他则成为水云间最为隐秘的探子,穿梭于暗影之间,探寻着那隐藏在黑暗深处的秘密。

那三年,唯有在黑夜之中,李怡方觉自己活得像个人。他没有朋友,不知来处,亦不知归处。唯一能让他觉得自己尚存于世的,便是那每隔半月与皇上的见面。那相见之地,或是偏僻的宫室角落,或是静谧的御花园小径,唯有在李宥那里,他才能感受到一丝信任与温暖。

水云间探子众多,李怡是隐匿于最深处的那位,除了郭碧云和皇上,无人知晓他的存在。

李纯驾崩之后,李怡接到的首个任务便是刺杀陈弘志。只因,他是知晓那晚李纯驾崩真相的最后一人证。故而李怡对其格外关注。

暗夜里,乌云遮天闭月,道路在黑暗中显得模糊不清。李怡一个人打马飞驰在官道上,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响亮,“哒哒” 作响,偶尔有寒鸦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起,“呱呱” 叫着冲向夜空,又被黑暗瞬间吞没。在那漆黑的夜里,寒鸦突然扑棱棱飞起,说不害怕定是假话。但一想起皇上说他将有机会得到真相,李怡心里的惧意便消减不少。

李怡是在陈州驿站追到陈弘志的,干掉了他的两个随从之后,刚摸入房间,屋内此时还有点点烛火在风中摇曳,光影幢幢。他还没来及说话,便有箭破空的声音入耳。秉持着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的信念,李怡挥剑斩开箭雨,拉起衣衫不整的陈弘志跳窗而逃。

来人一路穷追不舍,下手狠厉,李怡不知是何方势力,只能尽量躲避。

然逃出不足一公里,李怡与陈弘志便被重重围住。

“说,我父皇是怎么死的?”李怡边抵御敌人边质问陈弘志。声音在这荒野中回荡,显得格外冷峻。

陈弘志这才警觉来人是传说中已经傻了的光王。

“杂家不能说。”

“说!”李怡不顾有剑朝自己劈来,冷声逼问。

“你是何人?杂家只告知可托付之人。” 陈弘志倒是拉着李怡躲过一劫,他需要确定李怡此来的真实目的。

“光王。”李怡低声回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