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流沙 > 第32章 贵人

第32章 贵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从上次那个令人不快的局后,她一直躲着彭涛,对方也是心领神会,找她几次无果后也就心照不宣地不再约了。现在她便不好意思求他,所以拿定主意但凡前两家能磕下一家来,就不去找彭涛。

那个资金部负责人虽然在电话里跟陈瑶打官腔,但却约了见面的时间,外贸公司总经理则很热情,说小毅的朋友随时来,陈瑶当下就吃了颗定心丸。

她一个人拎着公司不知从哪家礼品公司批量定制打着公司LOGO的义乌货,跑到那家位于东二环某外交公寓里的外贸公司,只是自报家门、大致讲了公司的股东背景和办公地址,这个外形和当年坑害过她的孟父情妇董萍颇有几分相似、像居委会大妈多过像公司总经理的阿姨就摊着手、乐呵呵地说:“那你们可是大公司啊!你和小毅是同事吧?这世道,银钱往来还是跟国企打交道靠谱,那些小公司说不定哪天就卷铺盖卷跑路了。”然后把财务叫过来,让陈瑶大致讲了讲产品,当场拍板申购200万。

事情顺利的难以想象。陈瑶顿时有种被幸福砸中的眩晕感,如果申购费她不申请免除,那么这三万块钱就立即归她所有,若是这笔钱能在公司趴一年她就还有一万五的绩效工资。

一时间陈瑶心里小算盘打的噼啪作响,如果她先混社会再上大学,估计就不会蔑视那些在学校就削尖了脑袋想法赚钱的同学了。

但她知道在直销购买的申购费一般销售都会给自己客户免除,那些购买资金量大的机构客户,还可以用先收后返的方式免除,这也是企业资金部门小金库的来源之一。

于是,谢晓岚陈景仁多年的教育成果在此时显现出来了,陈瑶向总经理阿姨坦言申购费会被免除,对方自然喜出望外。

陈瑶这一万五的绩效工资虽然还没有拿到手,但是合同一签,划款单复印件拿到手,她就迫不及待跑到燕莎给袁毅买了条白金手链。虽不是什么大牌,但有陈瑶的审美加持,又有那深红色礼品袋打底,她觉得也不逊于袁毅平时带的那些玩意儿,关键是她满心的感激不尽必须及时抒发。

袁毅平时礼物不少收,看也不看就扔在了车后座。

“你怎么没去找彭涛啊?”袁毅看起来有些不满。

“呃……基金虽然长期我们是看好的,但是短期终归有波动,公家的钱有赔有赚问题不大,你和彭涛是自己人,我怕你们担风险,就没找他。”陈瑶随口应道。

袁毅有些感动。说自己就够傻的,陈瑶比自己还实诚,又说来了北京特别没意思,北京人个个都自以为长在天子脚下就沾了贵气,其实土死了,比香港、上海差好远。即便跟成都人比,也远没有成都人会生活、懂情调。连彭溪这个小丫头片子,来了北京这还没几年,也沾染上了北京人的坏习气。

陈瑶认识袁毅一年有余,虽没见过几面,对她初始印象也不好,但细想之下,她却成了给自己帮忙最多的人,此刻听她讲了心里话,心下十分动容。她一边附和一边说了被孟波家嫌弃的事儿。没想到袁毅却说听彭涛讲过,因而觉得她也是被北京人排挤的,所以格外同情她。

陈瑶有些不快,越发觉得彭涛是个两面三刀、不可信的人。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袁毅每每愿意对自己仗义相助的原因呢。

第二周去见兵器工业部下属三产资金部。按照规矩,这种级别的单位,公司就不能只派陈瑶一人单枪匹马出战了。她把计划报上去后,杜总监拉着新来主管市场的王副总以及基金经理跟陈瑶一起登门拜访。

两方煞有介事在北京西边某国企大楼会议室里从国际经济形势、聊到国内A股走势,从对方大名鼎鼎的部委背景,侃到我方名声赫赫的股东单位,从你认识的张三,说到我认识的王五,几番盘道后,终于转入正题。

对方负责人说,你们公司之前有人找过我们啊。他让秘书找出名片一看,原来是市场部的总监助理毕勇、主管投资的周副总甚至“一言堂”总经理本尊。

“一言堂”和杜总监虽然在对陈瑶的问题上不谋而合,但两人之间却也不睦。杜总监是从美国学成归国的洋务派,打心底里瞧不上野路子出身的“一言堂”,但他在国内一是没有根基,而是水土不服。

“一言堂”就在他手下安插了总监助理毕勇。这个毕勇人如其名,在市场部做事横冲直撞、刚勇之极,他是营业部摸爬滚打上来的,而且毕业于R大,无论从学历还是从经验来看都不逊于杜总监,所以也从不把这个顶头上司放在眼里,因为有大领导撑腰,杜总监也奈他不何。

现在毕勇和“一言堂”先他们一步找过这里,事情就复杂了,即便能谈下来也不知算是谁的功劳。

负责人说:“开放式基金是也新事物,我们最近正在拟一个新规定,就是基金产品成立不足一年的先不予考虑,但是你们这个时间差打得还不错,那个规定我们还没有报公司走流程,一旦流程走下来,就板上钉钉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

王副总听了知道事情有戏,连忙表忠心,基金经理也开始细致讲解后面的布局和对后市的看法,杜总监亦表示返佣比例一定不会让对方失望。

双方也算相聊甚欢。负责人最后送他们走的时候看着陈瑶的名片说:“你就是袁毅的朋友吧?我以为你是销售呢?原来是辅助同事完成任务啊?”

杜总监在旁边连忙把陈瑶一通狠夸,说她在部门里身兼数职,因为系统只有她搞得懂,所以名片上才印的是“直销柜面主管”。

回公司路上,杜总监跟王副总抱怨,说每次部门例会都没听毕勇提起过他的这个客户,结果还是跑重了。

自从上次在贵州陈瑶跟刘总提过建立销售名单库后,部门是建了一个,但时间一久,下面懒于更新,上面疏于管理,也就形同虚设了。

结果大大出乎人意料,本想着对方可能也就象征性买个几百万,没想到居然一出手就是5000万。利益不大的时候,大家尽可以礼相待,但是现在这单业务居然成了市场部一等一的大单,究竟算谁完成的任务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毕勇这两天每每看到陈瑶就一副鬼见愁的模样,陈瑶心里暗自叫苦。说实话,她宁愿得罪总监,也不想冒犯这个总监助理。

在例会上他更是公开叫嚣这个客户是他跟了大半年的,对方只是需要一段时间对公司和产品进行观察,自己做了那么多前期工作,最后却被别人摘了桃子,他不服。

杜总监脸上不显,心里却颇得意。他本来在部门里就难服众,虽说是管理岗,整个部门的业绩都应算他的功劳,但是毕竟不及能亲自拉来大单有说服力。这个关系虽然是陈瑶的,他心里却盘算着功劳自己占大头,让陈瑶占个零星就算了。

当着众人的面,杜总监把一手祸水东引玩的炉火纯青:“公司早有规定,无论是存量客户还是潜在客户,都要记录在案,怕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样也会给客户造成公司管理混乱的印象,好在人家和陈瑶私交好,才会不计较,还买了这么多份额。”

就这样,三下五除二,矛头便指向了陈瑶。

毕勇抢白:“陈瑶根本不是销售岗,即便是更新了名单她也看不到,如果全公司都这么干活儿抢单的话,那干脆所有人都兼职销售,把销售岗取消好了,公司还能节约成本呢!”

陈瑶本想替自己分辨,这个跑客户的计划之前报给过杜总监,他是有权限看到客户名单的。但转念一想,杜总监有资本给自己穿小鞋,自己可没底气拉他一起背锅,只好打落了牙和血往肚里吞。

就这样争执不休了一周,最后“一言堂”拍板,这笔大单,一半算毕勇的,一半算陈瑶的,杜总监什么也没落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