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只要你说了算,”宋大伯娘思量了一下,“我给你问问去?”
“行,要是成了我做两双好鞋你穿。”
一时赵家婶子回家去了,宋大伯娘看看天色收了麻线,翻出两件新做的小孩儿衣裳和一堆旧尿布出门去了。
“桂枝在家呢?”宋大伯娘走了进来,院子里没人。
“大嫂,快进来,我身子重,就不迎你了。”桂枝从屋里头探出身子,“孩子们在后院呢。”
“这个天,春芽他们也不嫌冷,”宋大伯娘走了进来,顺手将门掩上,“今儿没太阳,你别开着门,冷飕飕的风再灌进来,你可不能着凉。”
“嗯,好呢,大嫂来炕上坐。”桂枝答应着,“春芽说暖房空着,冬天种点菜吃,四嫂说有老客定了,多少她都要。”
“你这就烧上炕了?”宋大伯娘跟着桂枝走进房间,将手里的衣服尿布塞给她。
“没呢,就是在炕上坐着搭条被子在腿上,”桂枝让过宋大伯娘坐下,自己坐在一边解了小袄的扣子说:“大嫂,其实我热得不行,只是阿娘看得紧,一天总要来几回,不让我出去。”
“阿娘也是担忧你,”宋大伯娘看着桂枝臃肿的身子说,“这怀着双身子,本来就要精细些,你这又是双胞胎,年纪又不小了,怎么小心也不为过,你要听阿娘的话。”
“我晓得呢,”桂枝将衣服收好,打开炕上的一个小箱子,“大嫂你瞧,这孩子还没出生,衣服倒做了一堆。他的哥哥姐姐们可没这么好待遇。”
“是啊,如今日子可比当年好。”宋大伯娘回想着,“春芽出生的时候根子还是学徒呢,如今都是大师傅了。”
“春芽如今也是大师傅了。”桂枝拿出点心,让宋大伯娘吃。
“春芽真能干啊,”宋大伯娘放下小孩衣裳叹道:“一家有女百家求,我来是问问你想好给春芽定什么样的人家了吗?这些天天天有人来我这里探听口风,你这里也没少人串门吧?”
“是呢,”桂枝给大嫂倒了一碗水,略带担忧地说道:“她啊,能干是能干,就是不知道惜力,我得给她找个柔和的婆家。春芽从小没跟人拌过嘴,侄子们年纪大她又多,从来只是让着她,养得她一点小心思也没有。她这婆家不好找。”
桂枝停了一会才推着点心盘子:“大嫂吃点心,这是根子从城里买回来的。油多,香着呢。”
“我这里有两家托我来问你的,”宋大嫂坐下喝茶,“我琢磨着都是不错的人家,来说给你听听。两家都是村头的,一家是李家大儿子,一家是赵家三小子。”
“这两家倒是没来过,来过的几家我都看不上,更不要说爹娘了。”桂枝皱眉,“一个个的眼睛都盯着春芽的工钱,话里话外不是问春芽的工钱就是问春芽的嫁妆,我都不知道在村里给春芽找婆家能找个啥样的了。”
“我说的这两家人才你也认识,不能说一等一的好,也是不错了。李家是大儿子,春芽过去就是掌家大媳妇,下头虽说有几个弟妹,三个妹妹们过几年就嫁出去了,弟弟只得一个,现在还小,没个妯娌跟春芽多口。”宋大伯娘说道,“李家人口不算多,兄弟也才两个,李家婆媳人和气名声也好,不是会磋磨媳妇的人家。”
“这倒是不错。”桂枝点头,“李家小子长得不错,人也老实,是个勤快的孩子。”靠山村几十户人家,村头走到村尾一盏茶功夫就够了,谁家小子勤快谁家媳妇懒惰,谁家拌两句嘴不出两天全村的人都知道了。
“原本我也觉得可行,虽说上头有两层婆婆,没听过李家婆媳红脸吵嘴的事,弟弟妹妹虽说多了些,可是几个妹妹嫁妆自有聘礼来配,只一个小儿子年纪尚小不说,长大了出了聘礼早晚要分出去,李家的日子不会太难过。”
桂枝知道村口李家,四世同堂,李家老老爷子还在,比宋阿爷还大几岁,李老爷子是独子,生了个儿子又是独子,跟宋老根一般大,好在娶了个好媳妇,十来年生了三女二男五个娃娃。
“只是头晌赵家三小子他娘来找过我探过口风,说如果你把春芽定给他家,他家就在你家隔壁给赵三石盖新房子,小两口在新房子里成亲,让他们在你眼皮子底下单过。这么一比,我倒不好说李家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