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婶子听进去大儿媳的话,这几日也在村子里打听着。靠山村人口不多,跟春芽适合的小子就那么几个,赵婶子避开了那几家,又在村口听闲汉和无事的老婆子聊了几回天,心里面有了主意。
这一日,赵婶子看着天色阴沉沉的,北风呼啦扯得紧,村人都闭紧了门户躲在家里,才找了一个借个问事的由头,找上了宋大伯娘。
“宋大嫂,”赵家婶子袖着手走了进来,“搓麻呢?”
“嗯呐,”宋大伯娘坐在廊下搓麻,“进来坐吧。”
赵婶子拿了小凳子在一边坐下,伸手拿了麻绳团儿赞道:“你这麻真细密。”
“有事儿?”宋大伯娘重新扯起一个线头。
“我啊,还真有点事想找你商量商量,”赵家婶子挨着宋大伯娘压低了声音问,“家里人呢?怎么就你一个在家。”
“老头去地里了,大春媳妇一家子回娘家去了。”宋大伯娘拿了麻线分线,“昨儿家里没事天气又好,让他们带着孩子回去看看亲家。”
“你可真是个好婆婆,”赵家婶子赞道,“大春媳妇是临山镇的?”
“是呢,路上要走大半天,我让他们赶了牛车回去多住两天,孩子也带着。”宋大伯娘转着手里的线轴,“一年到头也就这几天空闲。”
“要我说啊,女儿还是嫁在本村的好,抬抬脚娘家就到了。”赵家婶子说道,“像你这样不年不节放儿媳妇回娘家的好婆婆可不多。”
“媳妇也是人家的闺女,虽说是嫁出去了,哪里有不想的。”宋大伯娘低头道,“我自个儿是没个闺女,可是我是做人家女儿的,哪能不惦记爹娘呢。吃着好的了,过日子拌嘴了,总想跟亲娘说道说道。”
“是啊,做闺女和做儿媳是不一样的,婆婆再好那不是亲娘。”赵婶子被宋大伯娘说得也想到自个儿娘家,赵婶子嫁过来快三十年了,一开始还能每年回娘家,后来儿子一个接一个生,自己渐渐走不开了,再后来爹娘都老了也不能在身边服侍。前两年爹娘过身之后,赵家婶子总觉得跟兄弟隔了一层,愈发地不愿意回去了。
“是呢,”宋大伯娘点头,这些天找上门来的婆娘为了什么事,宋大伯娘心里门清,说话也不藏着掖着:“我们家芽妮儿就不打算嫁到外面去,在村子里找婆家,好照看。”
“是吗?”赵家婶子定了定心,这才探身低头问道,“桂枝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婿?”村里人说是男人管事,其实娶什么媳妇过什么日子还是家里女人说了算。
“我家小叔从小身体不好,干不得重活,”宋大伯娘停了手,倒了一碗热水给赵家婶子才接着道:“这找女婿啊身体得好,地里活计得是一把好手。我家春芽自己能干着呢,就是不知道惜力,要找个会心疼人的,不怕他做甩手掌柜,只要把地里头活计做了去就行。”
“是呐,春芽多勤快啊,我们都看在眼里,再没人挑剔的,”赵家婶子赶忙应和着,“只要人勤快,日子肯定过得好。”
“我家春芽性子太软,从小就不是个会跟人拌嘴的,不想嫁去人口多口舌杂的人家。”宋大伯娘是真心疼春芽这个侄女,也不怕把要求说得明确些,这几天这样的话宋大伯娘说了不少回:“春芽手艺又好,赚得不比男人少,公婆明理还好,就怕那些理不清的,整体惦记春芽的私房。”
“是呐,小夫妻只有自己赚的是自己的,日子过得才有劲头。”赵家婶子是过来人,自然知道钱抓在自己手心里的好。
“谁说不是呢?”宋大伯娘喝了一口水,看了一眼赵家婶子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就是这婆婆?”
“依你看,我家小三子怎么样?”赵家婶子低眉道,“你也知道我家人口虽然多,但是屋子头也不大,二小子结婚之后屋里头快住不开了,我想着给二小子三小子一起盖了房子,等房子盖好了给三小子直接在新屋里头成亲,小两口单过。”
“一成家就单过?村里可没开过这个头。”宋大伯娘被赵家婶子的话惊住了。
“你是知道我的,有什么说什么,再不扯谎的一个人。”赵家婶子认真地说道:“若是桂枝看得上三小子,我就把三小子的房子盖在老根家隔壁,保准她抬头就能见着闺女。”
“你家小三?”宋大伯娘想到赵三石结实的身子憨实的性子不由得赞道:“身量不错,是个好把式。真能在桂枝家隔壁盖房子成亲?”
“是,老宅没空屋子了,小三和小四一起住西厢呢,肯定盖新房子给他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