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那黑夜来自星辰 > 第174章 许久不见的人

第174章 许久不见的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阿尔伯特把碗碟放下又出来了,看到雷德,他迟疑了片刻,因为雷德下巴上留了一点胡须,和以前面相稍微不一样了。

“雷德?”阿尔伯特于是认了出来,伸出手和他握手。“我们周末聚餐,你也来吧?你现在是——”

“伯纳瓦。”雷德也和他握了手。

“对,一起吃饭吧。”我说。

雷德看了看丽塔家中透出的欢声笑语,退了一步:“你们人多,不方便,改天再拜访。是关于西贝尔出版的事,没有别的。”

“没什么不方便呀——”我的话被阿尔伯特打断,低声告诉我,“他肯定还有任务在身,他不希望其他人认出他。”

到下周一下午7点多,雷德再次来访,到门口时他问:“施特恩先生在家吧?”

“他已经下班回来。可惜你没能赶上|我们吃饭,”我笑,“下次你最好6点左右来。”

雷德一笑,说自己吃过了。

阿尔伯特见他来,让我们到书房谈事情,他带孩子出去玩。雷德却说:“我也想和您聊聊呀,难道您不相信只是出版的事吗?”阿尔伯特这才把孩子交给诺娜妈妈。

在书房坐下了,我说:“不知道这几年你过得怎么样?我怕问到不该问的,你就自己告诉我们吧!”

于是雷德讲了他大概的情况。战后他回家乡,和父亲短暂团聚数月,随后又到中东地区了好几年,50年才回到了西德。

我和阿尔伯特互相看了一眼,阿尔伯特的眼神似乎再次肯定:他有任务在身。

见我和阿尔伯特的样子,雷德笑了笑:“我是有任务,但和你们关系不大。我国和中东某国关系恶化,我的工作也有了改变。原本在监视的一些人跑到了德国,我来这里继续盯着他们。”

国际关系我最近较少关注,但阿尔伯特闻言显然放松了许多。

雷德接着说:“我这次的身份是出版编辑,本来生活也平淡无奇。但去年12月,竟然在投稿的书籍里看到西贝尔的名字,我就把这本书挑出来说服了总编同意出版,顺遍也来看看你们。”

“啊?是从拒稿箱里拎出来的吗?”我问,和阿尔伯特都笑,之前在海德堡被拒太多,也习惯了。

雷德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神秘学家史威登堡出版的书一开始也不好卖,这没什么的。”

见阿尔伯特迷茫,我解释道:“史威登堡是瑞典科学家和神学家,曾经能看到天使,进|入灵界,他把听闻内容出版成多本书。我曾在其中一本书里读到,他和天使说出版的书只卖出了几本,天使还奇怪,怎么会卖不动,人类不喜欢灵界信息吗?”

说完大家都笑,雷德沉吟道:“在天使眼里,人类热衷于战争,沉迷于自毁,大约是很难理解的。”

之后雷德又来过三四次,谈了书稿出版修订中的一些问题。到2月初,稿子已经校完,他拿了三种封面设计稿来跟我讨论。我选了一版有西贝丽闭着眼睛的轮廓像的作为封面,象征西贝丽的通|灵状态。

正在讨论间,听到外面希尔德的说话声,只听她大声说:“快打开收音机,赫尔穆特正在广播里谈话!西贝尔呢?”

雷德见来了人,就要起身离开。走到楼下,希尔德本来正在帮我们调收音机频道,看到他时愣了愣,雷德欠了身,介绍说自己是我的责任编辑。

收音机调到一个频道时,里面传出说话声:“瑞典的贝纳多特伯爵,今天在耶路撒冷遭遇恐怖组织暗杀——”

“不,不是这个台。”希尔德继续旋转,她不太认真贝纳多特伯爵,但我和雷德互望一眼,都感觉不可思议。但雷德更多了一层隐忧,原本要他已经要离开,这时似乎被这则消息定住了,苦苦思索着。

希尔德找到了毛奇讲话的频道,毛奇正在谈论他们的政|治主张,呼吁人们支持他,然后又说:“这个世界还远未和平,仍然需要努力。但和平并不是欧洲要屈从在另一个大国的脚下,和平需要世界的多极发展……”

“瞧他说得多好,”希尔德边听边说,“他们今年就要参选,如果成功了,兰肯的企业也会得到回报的,她给我们投资了你知道吗?”

“毛奇伯爵也成公众人物了。”雷德说。

“好在希尔德很适应这种生活。”我送他出去,沿着路走了一段,雷德问我:“施特恩少将将来也会从政吗?”

“不会,阿尔伯特喜欢在大学。”我说。哈尔德好几次劝他从政,还劝他出回忆录,他都拒绝了。

“哈尔德跟我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美化国防军,这样好给德国人创造一个精神支柱。”阿尔伯特讽刺地说,“听听他的用词,原来精神支柱是‘创造’出来的。我们德国的历史,我们的哲学家、音乐家还不够作为支柱吗?我每天都教育孩子,要改正错误,不要说谎,不要自欺欺人。然后我们一些成年人却不能正视刚刚过去了才不到10年的历史!”

“不从政就好。”雷德停住脚步,让我不要送了,“道路越来越黑,你不要离家太远。”

“你永远是这么小心。”

“战争虽然结束,潜在冲突却远远没有消失。”他说。

联系到刚刚贝纳多特的死讯,我说:“那是恐怖分子的个别行为,现在这里是安全的。”

雷德笑了:“只要我出现在这里,就表明国与国之间还在明争暗斗。”

我叹道:“真的不希望你总是带着任务出现在这里,你只是作为朋友来访的一天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和平到来的时候吧。”

“希尔德在2月16日的周日结婚,你来吧。”

雷德摇头:“我这个人,去的地方都是有事发生的。不适合欢乐的场合。这几天连续到你家拜访,我已经觉得和你家幸福的气氛有点格格不入了。”

“你太限制自己了,”我说,“就算是普通编辑,因为出版合作成为朋友,参加一下婚礼也很寻常。”

雷德仍不语。我心中一叹,温声道:“这几年,你还是一个人吗?”

“我们这种工作,”他说,“对家人也不得不隐瞒身份和行踪。我离开父亲时,告诉他我去东德当老师,其实却去了中东,又来到了这里。如果我结婚了,妻子大部分时候见不到我,更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太残酷了。”

也许是他心中孤独,才不愿意参加婚礼。但想到他孤寂的生活中就只有一个个危险的任务,实在不忍:“除了工作还做些什么吗?会看电影,出去休假吗?”

他笑笑,但笑容里的意思显然是说,看电影和休假大概也是有目的的。

“我也看书,”他说,“我有不少书,这既是一个图书编辑应该有的配置,也是我的消遣。我近几年读了些神秘学著作,虽然也不太懂吧。但这让我回想起在威维尔斯堡的时光,那时候你经常在图书馆看这些书。现在,我很快就会有一本你的著作了,希望你以后多写一点。”

“那我得多写点书,让你多来我们家。所以无论多垃圾的书,你也会帮我出版,是吗?”我笑。

他一呆,随后笑了。

13号左右,那个神秘的大老板终于出现。他派了一辆豪华轿车,接我到慕尼黑富人集中的格林瓦尔德区的一所幽静别墅。

“并非是哈根先生不愿意到您家里拜访,但这栋别墅是有特殊用途的。”带手套的司机说。

到别墅门口,一个身材胖大的男人笑着在院子里。我仔细打量他,认出了这是和舍伦堡在巴黎见过的约翰。这次他报了真名,说自己是哈根·斯罗德,我大约知道这个姓氏,在美国经营多种行业,尤其是媒体和金融。

“埃德斯坦女士,好久不见,”他开怀大笑,手随便一挥,旁边的人捧上两杯香槟,我拿了一杯。哈根则又从仆人手里接过剪好的雪茄,要先带我参观别墅。

这里有三层,带泳池,房子里甚至有这个年代不常见的电视机。不要说比我们现在的房子气派得多,以前在柏林阿尔伯特升任少将分到的别墅与之相比,也显得老旧过时了。

耐着性子称赞了这房子一番,哈根又命人上了点心,这才开始谈事情。他先问了我的情况,然后表示愿意投资我做心理咨询。

“瞧,这房子就是给您准备的,您可以搬到这里来住,在这里开展业务!”

“这地方确实不错,也会接触到不少高级客户。”我客套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