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三分归魏(下部) > 第111章 一一〇、别离之前(中)

第111章 一一〇、别离之前(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也有好几年没见过黄权了。六年前,他在刘备东征的战役中于江陵百里洲被张郃擒获,随后便被带到京都洛阳,被曹丕好吃好喝地养了起来,再没有上过战场、经过战阵。

我其实也有点疑惑,星寰为什么会突然想起他。确实我们在南方战线进展太快,习惯南方战场、擅长指挥水军的将领已经供不应求,出现了明显的缺口。随着势力分界推进到永安,这种人才短缺更为明显。但已经蛰伏六年之久的黄权,真的能起到我们所期待的作用吗?

向曹叡提出去他家探探口风,正是因为我心里也没数。六年前我确实对黄权印象不错,觉得这人识大体、睿智内敛,很对我的路子。但时间毕竟已经过去了六年。这些年我对京城而言犹如过客,来去匆匆。黄权又不主动出现在社交场合,我确实很难想起他。

我先是写了一封信让杜三送过去,告诉他希望第二天能去他府上拜访,要杜三当场拿到回复。黄权的态度很是配合,立刻回信交给杜三,表示应该由他登门拜见我。既然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次日午后,我便带着陈庆过去了。

黄权的住处是曹丕当年赐给他的宅子。这种御赐住宅不好随意更换,所以六年来他也一直住着。从外观看来,宅子不算气派,只是普通大户人家的外观,维护保养得还不错,但也没有大肆翻新。

总之,就像黄权本人给人的印象一样,有分寸、不张扬、恰到好处地摆烂。

没错,还是有点摆烂的意思。御赐宅邸虽然不能轻易转卖、搬家,如果是朝廷功臣因公得赏,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感恩和尊敬,一般会大肆装修一番,弄得漂漂亮亮之后大宴宾客,也是炫耀的一种方式。

在半新不旧的厅堂中,黄权接待了我。

其实我跟他倒也没有六年完全不见面。到底是同朝为官,不说大型朝会,这六年来出了这么多的事,各种葬礼上也多次遇见。只不过面对面单独接触,确实是暌违六年。

黄权的面容明显染上了沧桑。不是很显老,但气质更沉,像一座沉默的山峰。难得的是,他的身材没有太过走样,看起来应该没有放弃身材管理。

两道茶过后,寒暄了一些无关痛痒的生活近况,我主动进入正题:“将军在洛阳这几年,对时局有何看法?”

他面无波澜,静静回答:“黄某在朝廷不过是个闲散官职,处理好分内之事,尽力报效先帝的不杀之恩、今上的重用之义,不敢妄议时局。”

稍稍一顿,他再度提醒我:“黄某早已不涉军务,还请夏侯将军不要如此称谓,引人误会。”

我笑:“将军还是一如既往地谨慎。此处只有你我,还有我的心腹陈庆,能引谁人误会?”

他不语。我慢条斯理端起茶杯,凑近唇边轻轻抿了一口,忽然瞪向黄权:“将军当年也曾执掌千军万马纵横江汉,难道真的甘愿做个小小太常卿,于祭祀庆典中蹉跎余生?”

黄权脸上一瞬间的表情变化没有逃过我的眼睛。我清楚地看到他眉宇间的一丝不悦。这就好。还有不悦的意思,说明他心底还有武将的血性,受不了被人这样当面激将。

片刻沉默后,他沉声反问我:“不甘心又如何?黄某一介降将,魏帝再如何大度,也不会令我重掌兵权。镇守一方如孟达,不也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场?这点自知之明,黄某还是有的。”

不待我接话,他抢白我:“黄某不知夏侯将军百忙之中特意屈尊降贵所为何事。倘若是替魏帝前来试探,将军大可放心。黄某不似孟达,既没有三心二意的资本,也无叛逆之心。”

我笑意愈深,反倒不急着回应,自顾自继续喝茶。厅堂中气氛安静压抑到了极致,侍立在我身后的陈庆整个人紧绷着,随时准备拔刀的架势。

一声闷响,我将手中茶杯放在桌上,故意用上了几分力度。黄权明显被惊了一下,看向我。我没有看他,视线依旧落在茶杯上,云淡风轻地说:“倘若我告诉将军,夏侯称此来,正是奉陛下的旨意前来探问将军——是否愿意重披战袍、为大魏效力?”

黄权狠狠吃了一惊,本能质疑:“怎么可能?大魏名将如云,黄某区区一介无名降将,久别军营,如何能入得了陛下的眼?”

我傲然回答:“可是陛下认为黄将军正当盛年,又熟悉江南、西南水域民风,就此埋没在京城未免可惜。将军也知道我夏侯称在陛下面前说话是有些份量的。我对陛下如此提议顾虑重重,并不十分赞成。可陛下却认为将军堪当重任,无论如何,非要我跑这一趟。将军你若实在无意复出,不如我回去如实禀报陛下?”

黄权却沉默了。

我故意将事情的逻辑颠倒过来,既是为了把所有的恩义放在曹叡身上,也是为了让自己唱黑脸,更是为了观察黄权的反应。听说是皇帝赏识,果然令他产生了明显的动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