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济端坐在屋中,眸中烛火跳动。
******
上元府驿馆。
李融到了后随口吩咐了几句就回房歇息了,也不管他们暗中何等震惊,又是否给官府通风报信。
柳济已然知晓,升州的州官县令用不了多久也会尽数悉知。更别说此间种种传回朝廷,虽无法预料圣人的态度,但肯定不会再纵着他们胡来。
身份瞒不住,也再不好做多余的事。如此一来倒是更加悠闲,私学府学只需随意查访,最后再亲颁圣旨一道便万事大吉。
太子不着急,大家也跟着休养生息。
闻棠一觉睡到天光大作。
逐渐清醒时,屋子里有窸窣轻响,闻棠睡在外间的矮榻上,揉着眼睛抻着脖子往屏风那头瞧。
杜念已经收拾停当,清爽整洁,正低头整理腰间环佩。
“你要出门吗?”闻棠问。
他动作不停,淡淡道:“随处转转。”
说罢便欲迈步而出,从始至终也没看闻棠一眼。
闻棠眼睛转了转,从榻上弹起来,朝他开门的背影喊:“等等我!我与你同去!”
他明显顿了下,像是在思考。
闻棠已经拿出身干净的衣物套上,边说:“我很快的!等一下下就好了!”
杜念转过来,默默看着他,到底还是等了。
上元的热闹比起宣城有过之而无不及,两岸迎碧水,石桥游船错落其中,有娘子蹲在青阶上浣纱洗菜。
杜念目不斜视地走在前面,很是端方,身后跟着的小郎君背着手东瞧西看,还顺手帮人家撩起拖在木盆外的衣布。
那妇人忙跟他道谢,嗓音柔柔腻腻,说得什么闻棠却一句也没听懂,只好朝她笑笑。转身一看,杜念清隽的背影已经在几丈开外了。
“你走那么快干嘛!”闻棠追上去,歪过脑袋,声音还有些不稳。
杜念不看他,也没回答。
闻棠抿了抿唇,干脆跳到他面前倒着走。
“你还在生我气呀,我都看完两册书了,”他眨眨眼,真诚地看着杜念,打算就地背一段,“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
脚下不知掉了谁家的五色瓜,骨碌碌地滚过来,闻棠背身看不见,好险地凭感觉跳了过去。
来捡瓜的小贩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嘴里嘀嘀咕咕,也听不懂。
“好了。”杜念无奈地把他抓过来,两人比肩而行。
日头逐渐过午,食肆茶楼飘出阵阵烟火烘烤的油香,正好他们也该歇歇脚,顺便打打牙祭。
小二很是热情,虽不标准,但也会说些官话,喋喋不休地推荐菜色。怕说得不够清楚,甚至有些手舞足蹈。
杜念要了咸水鸭、牛肉胡饼并蟹黄汤包,又另加了道桂花芋头羹和梅花糕。
甜咸兼备又有海味山珍,他问闻棠有没有再要的,那自是没有了。
坐案临窗,能听到外面喧闹繁华,隐隐有唱弹之声。
闻棠侧耳听了听,心念一动,想起那日赏月之事,小心又试探地问:“杜公于诗文乐理好像都很精通呢,令人艳羡。”
杜念这点弦外之音还是能听懂的,转过来对他说:“没什么可羡慕,若非正业,学来也没用。”
闻棠还想说什么,菜肴已经端了上来,杜念递给他竹箸,道:“快吃。”
显然是不欲再谈。
芋头甘糯软滑,夹杂着桂花清淡的香气。对面的人低着头,慢条斯理地将食物往嘴里送,闻棠看着他影翳的眼睫,倒是也没再问。
用过午膳,太阳越来越大了。
闻棠把手搭在额上遮光,问走在前面的人:“咱们现在往哪儿去?什么时候回驿馆啊?”
“你要是累了,可以先回去。”
杜念背着手,依然气定神闲的。
“没有没有,”闻棠两步追上他,“随口问问而已。”
二人走出闹市,身后喧嚣渐远,倒是农田屋舍多了起来。更有树荫水塘,桑麻野竹。
闻棠欣喜地问:“咱们踏青去?”
都快秋天了,怎么能叫踏青,杜念却没纠正他,只“嗯”了声。
旁边有赶着牛车的年轻人路过,好奇地打量他们,都走过了还频频回头,闻棠冲他笑了下,那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青涩一笑,驱车没说话走远。
杜念瞥了眼他,脚步却放快了。
待又走了二三里,杜念领着他从一节铺了石子儿的土路拐进去,闻棠纳罕。
“这是要去谁家吗?”
杜念还是没回答,他已经习惯了,只跟着走,远远地又看见那辆牛车,停在篱墙外。旁边的大门半阖着,守门的仆从看上去年纪很小,只有一个,另一个可能是进去通传了。
他们还未走近,他已经脆生生地开口:“客眼生的紧,是从何处而来?有何要事?”
方才驱车的年轻人一脸惊诧,看着他们。
杜念有礼道:“劳烦通传府君,就说杜隽思来访。”
闻棠从他身后探出脑袋,说:“还有我呢!”
“那你叫什么?”仆从睁着圆圆的眼睛问,大概是看他长得与众不同,新奇得连礼数都忘了。
“我叫萧闻棠!”
“哦。”原来是个汉人的名字,他好像有点失望,只说,“客请稍等,我去去就回。”
主人迟迟不来,闻棠跟那个年轻人大眼瞪小眼。
那人先不自在起来,垂首行了个礼,问:“两位是文司成的友人吗,以前竟从未见过。”
文司成……?闻棠挑眉。
此地是升州上元,那这户人家岂不就是……
正想着,里面传来匆匆的脚步声。
吱呀一声,门被人用力朝内拉开,露出张熟悉的面孔。
文肃穿着粗布衣裳,袖口裤脚都挽起,还沾了些泥沙水渍,一看就是忙中抽闲,些许焦急,与以往在京中的样子十分不同。
“隽思!”
文肃兴冲冲地迎上来,手抬着不知往哪儿放,最后落在杜念的肩上,用力拍了拍,欣喜溢于言表。
“小童来通传,我还以为是我听错了!你怎会来!”他朗声问。
杜念的笑意直达眼底,打趣他:“文司成升了大官,怎么反倒住起茅屋穿起草鞋来?你迟迟未出,我原以为是躲在屋里吃茶听戏呢?”
文肃哈哈大笑,“你若想听,愚兄倒是可以号上两嗓。”
闻棠适时站出来说:“文公,你没看见这儿还有其他两人吗?”
文肃当真是心情甚佳,笑道:“萧小郎君来看我,应当请上座,快快随我进来!”
说着,他指着那年轻人,介绍道:“这位是清溪书院的学生,也算是我的学生。”
那人有些手忙脚乱。
“不必见礼,我们只是文公的友人罢了。”杜念说。
他挠了挠后脑,依旧腼腆,说:“既然文公今天有贵客,不如我改日再来拜访。”
“无妨,我们并无要务。”杜念宽慰。
他还是万般推辞,坐上牛车一溜烟儿跑了。
文肃领他们进屋,道:“随他去吧,估计也没什么要紧事。”
他刚上任时初巡各处书院,只说课业种种若有疑问,皆可前来,他定倾囊而助,也算是个客套话。没想到竟真有几个学子时不时上门问学解惑。
“看来素闲兄很快就要桃李天下,赶超恩师了。”杜念听他解释,笑道。
文肃连忙摆手。
此处府邸虽近乡野,但宽敞闲适。后面有个很大的院子,用篱笆围起,花藤缠绕其上,池塘清澈,田地苍翠。
文肃招呼他们在前厅坐下,又让人洗了新鲜瓜果来。
闻棠四处打量,发现前后通达,没有屋门,只有些屏风盆景做饰,看上去开阔不少,衬得整个宅子都十分独特。
“你们怎会来升州?可是京城出了什么事?”
压下喜悦,文肃给他们舀茶,问起了正事。
“圣人派太子殿下微服南下,访查游历,顺便颁一道旨意。”杜念说得简洁,“圣人想在江南新修贡院,太子殿下亲自来,是为显重视。”
“原是如此。”文肃没有即刻深问,而是止住话头,又说了些别的,诸如杜雍光近来如何,以及长安各个故人的近况。
末了,他留二人用晚膳。
闻棠自是答应,杜念没说话,也默默应了下来。
本以为他们用完饭就该回去,杜念却又坐着吃了会儿茶,颇令人意外地说:“今日天色已晚,不知这儿可有我二人的容身之处?”
文肃爽快道:“哪怕我到田里和黄鼠狼睡一处,也定然教你们住下。”
杜念笑了笑,吩咐人去驿馆传话。
“我与萧郎君偶遇文司成,相谈甚欢,今日便不回去了,若殿下有意,亦可明日直接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