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兰陵公今天动心了吗?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卯时刚到,四野尚在朦胧之中。

大端皇宫殿前广场,一个沉稳坚定的身影,自淡色薄纱中矍铄走来。

值班的太监远远看了半日才看清,原来是御史大夫张一淮。

张一淮是先朝老臣,已过古稀,是早该致仕的年纪。

可他认为自己精力尚佳,且经验丰富,仍能为朝廷效力。

皇上也觉得他心力未减,希望他莫辞辛劳,继续留任,只体恤他毕竟年迈,不必每日上朝。

见他这副面容端肃,清正威严的架势,不用想,必然是哪个高官勋爵倒霉,要被狠狠参一本了!

果然。

不多时,御史大夫张一淮严参兰陵公的事,就传遍整个宫城。

弹劾的理由是:

兰陵公在钦差主使承远王离开同州之际,趁灾情在当地哄抬米价,役使灾民大兴土木,且跟当地富商勾结一处,十里夜宴,奢靡无度。

此事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兰陵公本就是那个德行,在上京就是,仗着皇帝恩宠,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是啊,这兰陵公怎肯在同州吃苦,大约那些富商一献殷勤,他便连皇上交代的差事都抛诸脑后了!”

——

明明是已入夏的时节,元煦却没由来打了个喷嚏。

“公子这是感了风寒吗?我帮您煎一副药吧。”

小猴儿这几日听了元煦的指派,混在灾民群里探查施粥厂赈灾实情,刚回来就听到元煦的咳嗽声。

才七八天的光景,小猴儿和他的哮天犬,已胖了一圈,愈发显得生龙活虎。

“不用,就打个喷嚏,没必要大惊小怪。”

元煦站在檐下,看一人一狗在院中追逐打闹,面上的笑容渐渐止住。

当日在酒楼。

众人听兰陵公说有生意能让他们赚银子,俱是面面相觑,本打算逼捐就大闹,这下犹如重拳捶在棉花上。

不过这群油滑的商人,又岂肯轻信元煦的话。

一个粮商疑惑问:“什么生意?”

“各位都是做粮米生意的,自然还是做老本行。”元煦笑道,“官仓粮食有限,朝廷接下来会用银子赈灾,灾民拿银子向你们买米买粮,你们的生意不就来了吗。”

“可是,承远王,不是已经到周边府县调粮了吗?”坐中有人提问。

“承远王是去了周边府县调粮,但这毕竟不是征调军粮,没有直发的调令,一切都要有章程才行。”

问题都在元煦预设之中,只听他不紧不慢解释:

“且不说那些府县是否真的存有他们上报的那些粮食,即便是有,他们还有自己辖下的百姓要顾,愿不愿借是一回事,即便他们愿借,也是各种调停,各种文书,拖到最后,还是要等到银赈。”

“既如此,那承远王何必还要辛劳这一趟,岂不是——”

一个粮商把话说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刻收了声。

元煦暗自将他们的反应看在眼里,只又喝了一口茶,漫漫道:

“在坐的各位都是同州数一数二的粮商大户,手里不仅粮食,还大都兼营着其他生意,你们既能把生意做到如今的排场,必然都有门道探听消息,承远王来这里赈灾的主要目的,不用我多说,恐怕诸位早知道了。”

众人私下互相交换了眼神,兰陵公说的倒是一点不错,他们确实都在京里养着耳目,探听清楚朝廷风向,才能更好的把生意做大。

承远王什么身份?龙子凤孙!

他来这里赈灾,最终的目的,是表面文章做的光彩,让皇帝知道他办事尽心尽力,为将来争位添一笔功绩。

亲自调粮这事儿,是承远王身体力行,实打实为百姓着想的行为。

最后这灾,赈好了就行!谁会计较跑的这趟,到底调没调来粮食。

“都知道同州这里地形复杂,即便是从外地运粮,也还是你们最驾轻就熟,承远王在外走过场,只等银赈的钱调过来,到时候老百姓,还是来买你们的米粮。”

元煦的声音平稳有力,话语间充满着决断和理智,仿佛他已经掌控了一切,让人无法有丝毫怀疑。

众人沉默了片刻,有人反应过来:

“可这,这不就是普通的卖粮嘛,跟我们平日做的也没什么差别啊!”

“是啊,是啊......”立刻有人附和,“还以为是什么赚大钱的法子呢?”

元煦见他们已经动摇,挑唇一笑道:

“朝廷用银赈,灾民拿钱买米,粮价涨得再高也没办法,只能一直拨银,老老实实等灾情过去。”

“意......意思是,这次银赈,不平抑粮价!”有人惊呼。

元煦缓缓摇头:

“灾年,物价有上涨是常事,我身为钦差副使,有上授的在同州相机行事权,不平抑米价,这便是我跟各位说的,赚钱的法子!”

众人立刻交头接耳起来。

“那兰陵公想要什么?!”

“我就喜欢跟各位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

元煦说完打了个手势,便有人用托盘捧着一叠契书分发给众人。

“三七分,我不平抑米价,但各位要保证粮铺有粮,若你们按平价售粮就算了,若你们翻倍售卖,我拿翻倍价格的三成,这是契书。”

元煦慢慢喝茶,悠闲道:“不着急,各位可回去好好想想,再做抉择,不过,到时别人挣了银子,不要眼红就好。”

待众人走后,江延舟从屏风后闪身出来。

“他们愿签这契书吗?”

“商人逐利,逢上这样的好事,他们自然不甘落人后。”

“可有了这契书,兰陵公哄抬米价,便有了证据!”江延舟眼眉间染了一丝复杂的情绪。

“不以身入局,又怎能破局呢?”

江延舟去捉他的手,“我和你一起。”

元煦眉目带笑:“我一个人就行了,何苦拉你下水。”

——

果然如元煦所料,这些粮商回去商讨后,很快便签了契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