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尔敢造次 > 第17章 第十七章

第17章 第十七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星月未散,寒气未消。

应天除了早点铺子,此时已亮了灯的就只有京朝官的府邸了。

孟府正院也逐渐响起了人声。

“老爷。”孟夫人捧着官服近前,神色带着浅浅的忧虑。

他那身兵部侍郎加湖广巡抚堪为二品大员的官服如今降了何止一等,原先的锦鸡补子也变作了獬豸补子。

“夫人因何事愁眉不展?”孟琨倒是自如非常,面对这杂色圆领袍一分异色也无,反而有心说玩笑话,“可是怜惜为夫‘四鼓冬冬起着衣’,睡不到人间饭熟时?”

孟夫人忧也不是,乐也不是,只好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这紧要关头,老爷只会说笑。”

“祥宁做了件好事,”孟琨安抚道,眼中隐含异彩,“陛下还要用我父子,我们家不会一蹶不振的。”

恰如孟琨所说,今日在鸿胪寺唱班、文武百官进殿之后,他隐隐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大虞的朝会向来是不拘大小公私之事,一律公朝陈奏。他现为佥都御史,官职不高,但“风闻奏事,执掌法度”的风宪官要是较真起来也够达官显贵们喝一壶的。

正当孟御史惦记着都察院这个月下达的弹劾指标,琢磨着该从哪个老对头下手时,一向只会做老好人高呼陛下英明的徐仪宾居然咳嗽一声,执笏板行至殿中。

徐仪宾沉声道:“陛下,臣有事奏!”

上首一声“准”传来,原本老神在在立于东西两侧的朝臣不约而同将视线投向了这位。

“蒙陛下信重,臣总治五军刑狱,然今承平日久,京营训练多有懈怠而寻衅滋事者日多,尤以五军幼官舍人营为重!”徐钦语气愈发沉重,“臣以为京营武官多出于此,律法风纪举足轻重,当以非常之法约束之。”

不少朝臣面上均露出恍然之色,这才记起徐钦除了是陈留郡主的仪宾之外,原来还是五军断事官。

作为超品亲王、站位距离建元帝格外近的珉王微微抬头,正巧对上了年轻天子胸有成竹、满腹雄心的一抹笑。

当以非常之法约束之啊,年长的亲王也在心底笑,由这个借口去收服下一代的武官舍人,确实是个有利无害的好手段。

“众卿如何看?”

百官怎么看?

先不论徐钦上奏肃清幼官舍人营风纪这件事未有前兆,单说他今日在奏事提到的非常之法便让不少人皱起了眉头。要正风气多加巡检、严整刑狱就是,这非常之法又该如何界定?

眼见有冲动的御史当即要站出去辩个分明,一旁的孟琨却细微地摇了摇头,同僚惊疑不定,但还是按捺下去不再动弹。

“臣以为徐大人言之有据,”沉默了半个早朝的赵珩竟是第一个出言的,“愿闻大人所言之非常之法。”

“臣之法简单可行,”徐钦侃侃而谈,“既然应袭舍人自恃身份家世而行事无所顾忌,又因年纪幼小,论罪不至刑狱。何不于下辖四司另设一司,增设把总一人,使朝中将官子弟先行入营,若有违犯军纪者,皆由此营加以教管。”

“不可!”年过六旬的礼部侍郎越阶而出,“这不合旧制,况舍人营中皆为世袭武官,怎可随意增设兵司、加入将官子弟?”

“何为旧制?”赵珩话里是分毫不让的凌厉,“大都督府改五军都督府至今也不过二十年,都督府各司其职、掌天下军务,谁敢说大虞兵强马壮没有先帝易旧制之功!”

“你!”这位礼部的老大人向来以资历为傲,在朝中以元老自居,建元朝以来还没有人这么不给他面子过,登时气得面庞泛紫。

“如今年轻人确实浮躁了些,”珉王语调温和,把这如同一锅快要烧沸的水般的朝堂往下按了按,“但是人人都有年少气盛时,祖辈建功不也是为了忠君报国、福及儿孙吗?让年轻人去管年轻人,正是省心又省力的办法。若有机会,我家小儿也正该去训一遭来才能长些出息。”

应天府谁不知道庄家次子顽劣?这话由珉王来说最合时宜不过。

站在文官前列的杨尚书听到这一句,似是认同般的点了点头,清瘦的身形如松竹挺立,两鬓虽染了些霜白,却精神矍铄不见老态。

跃跃欲试要站出来的理论的几位六部官员目光一闪,歇了心思,垂头安分地站在队列里。

孟琨闭了闭眼,心知徐钦和赵珩今天的一唱一和必是建元帝的意思,他已经因清明山匪一事受到牵连,往后的站队绝不能再有纰漏。

他心一横,亦出列:“臣附议!”

在孟琨之后,珉王府的姻亲、世子妃的祖父忠宁伯也颤颤巍巍迈出了朝臣的行列:“老臣亦觉此法可行。”

而先前被孟琨拦住的御史邹琮犹豫片刻,竟然也站了出来:“臣亦附议。”

“好,”建元帝目光如炬,“何必墨守成规,朕缺的便是敢想敢干的官吏、行之有效的计策!徐钦、赵珩,此事便交由你们二人去做,赐名新设兵司为先锋司,朕要看到一个新的幼官舍人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