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玖而言,历史上的宋孝宗是个很好养的孩子,吃了就睡,醒了就知道笑,也就只有在有生理需求时哭上两声。每当他抱着这孩子逗弄的时候,赵伯琮宝宝都会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他,开心的咧嘴一笑。
只除了一件,有时这孩子子夜时分便会突然惊醒大哭不止,直哭到声嘶力竭方才罢休,旁人怎么哄也哄不住。
这天半夜伯琮又哭起来,他张大着嘴嚎啕,哭得直打嗝,小胖脸也哭得通红,哭得眼泪鼻涕口水一起流。
赵昚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颜面问题了,像是要把上辈子的委屈统统哭出来一样。为何他会重活一世,既是再世为人若是全忘了也行,可为何他还要带着上辈子的记忆,为何还要让他记得上辈子?!
“呜呜呜……哇哇哇哇……”
为何他还记得幼龄离开双亲选育深宫,还记得朝堂凶险无人依靠,还记得子媳不孝晚年凄凉的时候!为大宋着半壁江山兢兢业业一辈子竟还叫他落得如此惨淡的境地……
赵昚这样想着越觉得自己委屈大发了,于是哭的更加用力,惹得赵玖心疼不已。
赵伯琮宝宝一出生便被抱到了汴梁,如今宋金之间暂且相安无事,如今除了处理政事,赵玖一门心思投入在照顾儿子的工作上,就连晚上也抱着儿子一起睡。
“别怕狂风吹,别怕暴雨打,我的小宝贝,在风雨中长大……”①赵玖哼着歌,抱着儿子在殿中走来走去,哄了半个时辰孩子才止住了哭声。
赵昚乖巧的感受着父亲的拍哄,心中很是愧疚。
爹爹每日忙于国事,宵衣旰食,还要躬亲抚养他。他却还要因为前世的那些不愉快哭闹不休,害得爹爹不得安眠,一点都不孝顺。
然而他做不到。
东京城是他前世终其一生都无法还复的旧都,还有与上辈子截然不同的养父,如果可以,他宁可一辈子不长大,就这么被爹爹宠爱着。不过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靖康之耻,没有衣冠南渡,忠臣良将犹在,昏君奸佞早已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下场,这一世是不一样的,他清楚地告诉自己。
然而,他却没办法消磨掉不甘和恨意。
也不一定是恨,更多的也许是委屈。
前世赵昚五岁时便被赵构作为“招弟”的存在收养入宫改名为赵瑗,少年时代就满眼所见都是后宫倾轧。他与赵璩两个皇位候选人分别被张姐姐和吴娘子领养,而这两个女人谁都希望自己领养的儿子被立为储君,因此赵构的后宫整天都在明争暗斗。
赵瑗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先是一直敬重崇拜的岳飞一心为国,却被赵构和秦桧联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让他彻底看透了那个素日对他还算和蔼可亲的养父的真面目,为人自私毒辣,为君罪孽深重;再是疼爱他的养母张姐姐病逝,生身父亲也去世了,他被成了皇后的吴娘子领养,而吴娘娘虽对膝下的两个养子一视同仁,但她内心还是偏袒先领养的赵璩。
加上他坚决主战,又因为岳飞的冤死与秦桧及其党羽已是势同水火,又不为韦太后所喜,所以哪怕养父收养了他二十余年,膝下却依旧没有亲子,他一直享受着皇子的优厚待遇,赵昚的处境也十分尴尬。若非赵构需要一个德才兼备的继任者来为他收拾这个被他与秦会之糟蹋的不成样子的烂摊子,他绝不可能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
当时的赵瑗是孤立的,无助的。因为秦桧一党的兴风作浪,朝堂被主和派甚至投降派占据大半,终绍兴一朝可谓是乌烟瘴气、万马齐喑。赵瑗在前朝倍受压力,哪怕面对养父母时也是如此,他不敢也不能放松。
唯有在普安郡王府时,赵瑗才能喘上一口气。因为与他年少结发的爱妻从来都不会对他的决定提出怀疑,只有她是无条件支持他的。尽管外界再如何风刀霜剑严相逼,只要回到郡王府,回到那个有娘子和孩子们的家,他所有的烦心事都会奇迹般的消失不见。
而他的妻用娇柔的身躯呵护照料了他整整十五年,那艰难清苦又甜蜜平静的十五年啊,她一直坚强的为他作最后一枚后盾!
那时看着妻子儿女,赵瑗也时常在想,哪怕他做不了官家也不要紧,他只想长长久久的守着妻儿,在这郡王府里好好的过日子。但是他的妻却那般红颜薄命,早早撒手他和儿女走了,空留下他独自面对这人间沧桑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