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龙凤团茶 > 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 茶庄

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 茶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才六百文一月,的确太少了,怪不得没钱添置衣裳。向云松心里一阵酸,淘春跟向南,出了向家庄之后竟然过得如此艰难。当时他让向行福发的遣散银不少,明明是能让他们做点小买卖的。

“要说这贺老财做人,那心是真不白,” 谭友德看看门外没人,继续揭短,“听我车夫说,他楼里其他仆从的月钱都不止这个数,唯独这两个小厮,月钱特别少,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

“因为这两个不是奴籍。”谭友德摇着头,“贺老财啊,跟咱县城里的人牙子有来往,就喜欢把自家酒楼里做久了的小厮杂役偷偷卖给人牙子入奴籍……这两个不晓得是太机灵还是太蠢笨,卖了几次都被人牙子退了回来,说是不会听不会看只会吃和睡……贺老财就不喜了,正找由头逼迫人就范呢……”

“听我车夫说这两个不肯入奴籍是怕没了自由身不得随意离开。一般穷苦人家的男女,多半愿意跟人牙子走,要是给卖进大户人家帮佣,就算入奴籍,也比眼下这样缺吃少穿强……这两个约摸是有想去的人家……”

向云松皱紧眉头,这两个家伙,混成这样脑筋还这么死。

这一顿吃完,谭友德又喝倒了,被铺子里小厮扶回去。向云松出门时站定脚步,“淘春!”

淘春滚滚而来,“少……客官有何吩咐?”

向云松负手,“上次跟你一起那个跑堂的呢?”

淘春神色浮起一层难过与为难,“他……回老家访亲去了。”

向云松也不问下去了,看了看午后渐落的日头,“淘春,你会采茶吗?”

淘春先是没明白,待听懂了,顿时激动起来,“回少……客官,淘春会采茶,还会做茶呢,当初跟少夫人一起学了很久!”

向云松点点头,掏出颗碎银攥在指间弹进她手里,低声道:“别让人瞧见了,去买身厚点的衣裳。等那个跑堂的回来,你们两个一起到溪口村找我。”

淘春瞪大眼睛,“……是是,好!”

“工钱不能跟以前比,但好歹能吃饱穿暖。”向云松说着,大步向着酒楼牵着伙计伺立在门口的小厮走去。

淘春眼圈红了,握紧手中的碎银,“少爷,我和向南会尽快去找你和少夫人!”

回去后,向云松跟卫宁儿商量了一下,决定就在绣班开课时把成立茶庄招收茶工的事情公布了。

但有个现实问题总归是绕不过去的,就是在绣庄生意不错的情况下,指望绣娘们主动成为茶姑采茶制茶,估计光靠嘴说没用。

向云松在纸上写写算算,把手头的银票和绣庄与生活运转所需要的银钱算了一下,有了底气。“得亏这次周哥那的岁寒三友卖出了这个数,”他把银票给卫宁儿,又把双虎图仿画给她,“你的大活儿来了,后面我们有得忙了。”

卫宁儿打开画,大略看了下这幅工笔细作,想来要转成绣图都需要十几天,加上丝线配色几天,估计开工前的准备都要做个把月。

不过手上流动银资,上次的八十两除去修缮西院以及日常用度还剩四十两,加上这次的六十两,总共一百两,对于推动茶庄成立,支撑学制茶期间的各种用度,应是够了。得亏周岩把挂屏卖了这么个好价钱,卫宁儿也觉得很幸运。

话不多说,向云松把向云荷拉过来,好说歹说加上威逼利诱,总算拉到茶庄第一个茶姑。

至于怎么让更多人心甘情愿拿出成为绣娘的劲头来成为茶姑,向云松一锤定音,“还是那句话,你唱红脸,我唱黑脸。”

向云荷探头,“那我呢?”

向云松一拍她脑袋,“你啊,只管当托!”

休息前,向云松跟卫宁儿透了个口风,“不日还有个茶姑要来,有制茶经验,我在县城招收的。”

卫宁儿疑惑,“什么样的?多大岁数?”

向云松卖了个关子,“来了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晚上绣班开课,众绣娘准绣娘济济一堂,男人们因事先向云松叫银铜兄弟专门去叫,也到齐了,或站或坐在西屋门口旁听。

卫宁儿坐在案前先按照记录本把前阶段绣娘们的工钱支付了。众绣娘等着她分派新活,她走到绣绷旁坐下,与也坐在旁边的向云松交换了个眼神,微笑道:“今天在分派绣活前,要跟大家说个新事,云松与我决定成立松宁茶庄。今日起,咱们把学刺绣的事情放放,先学习采茶与制茶。”

她把话尽量说得有鼓动性,充满新鲜和有趣。然而不意外地,底下人除了向云荷这个事先说好的“托”儿蹿起来就是高声一句“好”外,其他绣娘均是装聋作哑。

西屋里一片寂静,就连花未眠头上的花草都静止了,唯有振寰坐在她身边,如水的眼光停留在她身上,一脸的微笑与满足。

其实这个情况向云松和卫宁儿事先都想到了,毕竟大云国虽则饮茶成风,但茶农地位却很低下,多为失地农人为生活所迫而租佃或受雇于茶园主而从事。加上朝廷延续多年的榷茶制度,茶农谋生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

而有地的粮农,即使土地不多,也总归老天爷会赏口饭吃,比茶农境遇要好许多。要是种地之外还能做些小买卖,那就更是安稳。

松溪县在整个建州也算是鱼米之乡,双溪镇的农人境遇都不错,这些个绣娘们自家男人种地,自己每天几十文的工钱挣着,这回忽然听说要去做茶农,只怀疑自己耳朵听岔了,或是卫宁儿开玩笑,不可能立有所动。

这场景,向云松暗想还是要想说些别的,于是开口道:“向家祖上就是茶农,去年祖母说要改农从茶,种出咱们人人喝得起的好茶,这个决定也一直未改。前些日子我跟宁儿买了个二十亩的小茶园,如今秋茶待采,还望大家仗义出手。”他说着做了个揖,眼睛看着底下那些绣娘,之后加了句“工钱好商量”。

这话一出,孙家人最先有了动静,钱氏开口,“表外甥,你说工钱多少?”

向云松微微一笑,“孙家二表婶,采茶工钱每日五十文。”

这话一出,整个西屋立刻起了动静,孙家绣工考核没过的七个女人都开始交头接耳,毕竟,唯一过了绣工考核的叶氏工钱也才四十文每天。稍后,钱氏又问,“制茶呢?”

这回卫宁儿回答,“制茶跟刺绣一样,需要学习之后经过考核,才能定工费。”

钱氏就有点蔫,毕竟先前绣工考核她家勉强只过了一人,将来这个制茶考核估计也差不大离。

而林家人和罗芸花们则有了精神,邱氏问道:“制茶要怎么个学法?”罗芸花搭腔,“咱们自家喝的茶都是自己采自己做的,祖传的手艺,还用学吗?”

卫宁儿于是解释了向家要做的是借着朝廷在建越二州通商令的实行,做出能卖上价钱的好茶,必须经过学习考核。

罗芸花噢了一声。邱氏不做声了,看看杨氏,杨氏却摸着自己的双手直摇头,“咱们刺绣的绣娘,这双手是最重要的,要是采茶制茶弄粗糙了,可是要影响以后绣工的。宁儿外甥儿媳,这样吧,咱们娘仨就不掺和了,咱几个受累多承担些绣活儿,你把采茶制茶的机会安排给想去的绣娘吧。”

这话说得精致极了,谁不想多分些绣活儿多挣些工费?简直得了便宜还卖乖。就连坐在她旁边的邱氏都瞟了她一眼,暗暗不满起来。孙家人更是生出意见,只因为自家绣工考核没过才干瞪着眼无话可说。

见话头落到自己身上,卫宁儿也顾不得事先说好自己唱红脸的约定,“林家大表婶,这恐怕不行。咱们制茶和刺绣是一体的,刺绣是这些人,采茶也是这些人。至于制茶,茶姑之外,还要收些汉子干活呢。”之后又加上一句,“当然,汉子也要经过学习和考核。”

杨氏心里不悦又让她奋力扯出一个笑掩盖过去,“宁儿表侄媳,咱这刺绣跟制茶怎么就绑上了?这两个事一个精一个糙,怎么看都不该同拨人来做啊!”

向云松就在身边坐着,还在绣绷底下拉着她的手,卫宁儿有了底气,当下决定把这个恶人做到底,“林家大表婶,咱们要制的茶跟刺绣一样,不是一般的那种,必须精益求精。”

看杨氏和周围几个绣娘不认同的样子,又干脆亮了底,“这么说吧,今日我为何还没分绣活,就是为了看有多少人愿意采茶,愿意采茶者才能分到绣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