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谨遵。”
.
从易家出来,天色将黑未明,却已华灯初上。烛光自窗隙洒出,将一地的湿痕映得明亮。朱红色的大门在少年面前缓缓关阖,连着那一院碧景也隐入门后,只为极少数人开放。
而他,显然不在那“极少数”之列。
孙一桀盯着“易府”的牌匾望了一会儿。眸中的渴/望许久不灭。但天色确实不早,他看了看天,终于还是拖着易家赠予的物什,踏上旧日常走的窄巷。
青灰色石板路沿着昏色铺开,烛火映亮一小片地面,隐约能辨出水洼。若是平日,他断不会在乎一点点水坑沾湿了破鞋,亦不会在乎薄衣上细密的泥点。但今日……孙一桀试着避了避,无果,心中便升起一股没来由的烦躁来。
不知为何,往日无感的巷道此刻显得格外小,也格外窄,像是他突然变成了庞然大物,这一线窄巷,再容不下他在其中穿行。
就这样一直走,走道万千巷道的尽头,是一扇只为他打开的窄门。门身木制,因遭虫啮食,故边缘参差不齐;门上桃符,因风吹日晒,故破败不堪。
少年挤入窄门,穿过杂芜丛生的院落,被鬼啃食过的小腿又被杂草刮得生疼,那些藏在怀里的钱也在躲避追赶时不见了踪影……破房内传来病母的震震哭嚎,他忽然再忍不住,一头扎入泥地之中。
他活得实在是太苦了!没有贵人相助,没有父母恩情,更没有吉人天相。自他生来,陪伴着他的便只有贫苦、疾病、困顿:他生来无父,母患疯病,幼时偷窃被抓,以至无人敢雇。他每日每夜都向神佛祈祷福运,却从未灵验。
唯独这日,神佛怜他不幸,派贵人前来相助。他当易浅是贵人,拼命攀上关系,可易家到底家大业大,仆从众多,无论他如何展示自己的忠心耿耿和吃苦耐劳,易浅仍是拒绝了他留在易府“报恩”的请求。
如今贵人已去,还归破房,又临悲苦,他……他心有不甘。
忽地,像是想起了什么,少年猛地坐起,在易府赠的物什中扒拉许久,终于找到了一个级小的锦囊。细雨绵密,只一瞬便将之打湿,袋口倾垂,绑线松弛,露出其中的物什来。
是一张沾染墨迹的纸。
孙一桀记得恩人说过,若想救母,以此法行之,心愿得成。但他当时满脑子想着如何攀上易家,自然也未细看此物。如今还家,听闻房内病母疯嚎,倒是让他回想起,救母也算一事。
绵雨打上纸墨,很快便将字迹晕开。孙一桀只读了一眼,便觉出希冀,当即便将那张薄纸揽于怀中,不顾满身泥泞,钻入屋内。
此法、此法分明——
避开了雨水,孙一桀抖着双手展平白纸,黑瞳来回颤动,重读了数遍,仍是不敢相信。像是为了再次确认,他不由读出了声:
“汝心虔诚,神佛皆知。今以神法赐汝,谨行此法,则汝愿可成。”
.
拜别母上,送归青梅……万事收拾停当,易浅才得还卧房,阖门而眠。然而少年方近身床榻,来不及更衣,忽觉如芒在背,他叹息着抬头,便瞧见一只乌鸟落于窗楣,幽幽望来。
“呵。”少年又是叹息又是轻笑。明明才不过十三岁,那笑容却微显苦意,心思太重。
鸟雀而已。易浅如是想着,便继续手上的动作,开始更衣。只是少年面上虽不当回事,却也从未将窗楣置于视线之外。
而那乌鸟似也通人性,只盯着他,目光一错不错。
或许实在是被盯得不自在,少年宽衣解带的指尖颤了颤,还是叹息着喃喃自语:“不必担心,我有分寸。”
屋内无人,少年就这样突兀开口,不知究竟是在对自己说,还是在对那乌鸟说。只是鸟雀而已,如何通人性通人语呢?于是少年便只能是在对自己说了。
于是屋外细雨掩人声,屋内少年喃自语。而少年虽自言自语,手上的动作仍未曾停下。衣带由那双执笔的手宽解,散于床榻。衣袍失去了束缚,自然一下子荡开,如瀑倾泻而下。
“此力既已在我身,无知只会逢凶,不如知之而后防也。”
少年仍在解释。而外袍被掀开,大片的白纱暴露出来。手臂上,腰背上,乃至肩颈……无一例外。
“欲解必先慎试。”他声音发沉,好似说与人听,又好似告诫自己,“吾择君子以试善念,择小人以观私欲,已初有所得。”
衣物很快褪尽,少年的身上仅余白纱,勾勒出一道纤细的身影。浓密的乌发自少年背上铺开,欲遮不遮,竟让人误以为,那缠身的白纱,不过是一种新奇的衣物。
白纱似雪,但若是细细瞧去,仍能从层叠的白纱间,觉出几分赤红。
“只是君子往往需和盘托出,小人诱骗即可,故善念难解而私欲易晓。”
少年的手落于白纱上,犹豫一瞬,最终垂下,于是那如瀑黑发,便也随着他的动作频频流淌,从肩上垂落腰间,又自腰间被带到肩上。
“至于今日这人……其心思不在报恩,吾观其欲念太重,心思单纯,应易操纵。故吾以神法诱骗之。”
衣物褪至此,少年留着一身白纱,换上更为宜眠的寝服,便虚虚倚于床柱,眼帘轻阖,有若有似无地望向窗外。
窗外雨潺潺,乌鸦身上却奇迹般的不见雨露。他瞧着屋外盛春的雨景,想着乌鸟之异象,心思乱且纷扰,却最终只化作一声叹息。
“其若救母,吾便观其善行。其若求它,不过财寿福禄,吾亦可观之,以解此力……”
话以至此,似乎少年已自圆其说,其所行所为皆无可厚非。毕竟,愿本为旁人所许,欲亦为旁人所求,所得所失皆是旁人之事,他不过一观者,又同他何干?
可随着言近尾声,少年还是弯折了腰背,曲合了双腿,头颅沿着床柱缓缓下滑,最终在床边蜷作一团。
抓着满臂的白纱,少年对着无尽的夜色、雨色、春/色,无声地颤/抖起来。
“……何坏之有呢?”
直至最终,也无人能回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