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春晓 > 第30章 穷时(三)

第30章 穷时(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完了,完了!这回完了呀!”

宋仁安一迭声地哀叹,心比脚边冰还凉,蔡主事劝慰道:“宋郎中,这蓟镇又未破,古北口又未失,不过就是蛮子打到那儿了,没什么好忧心的。”

“那可是蓟镇呀!那可是古北口呀!”宋仁安起身踱了两圈,脑门上汗如雨下,“蓟镇有险则京师震悚,古北口若一破,京师无险可守,大门就大开了,蛮子挥师而下,便要戒严了,八十年,京师足足八十年未戒严了,我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了呀!”

“宋郎中,”何主事扑哧一声笑了,“你又没有一百只手指头,自然数不过来了。”

宋仁安一愣,跌坐了回去,不吭声了。

蔡主事也乐了会,摇了摇扇子:“宋郎中,京城十团营,也有十四五万人呢,就算打进来了,那也不怕的。”

“听说,”徐员外郎缓缓地开了口,“京营里吃空饷的情形,颇严峻。”

何主事悠然呷了口茶:“再怎么严峻,十万人还是有的,到底是京城嘛。”

裘郎中正从外头晃过来,一眼瞧见宋仁安垂头丧气:“老宋,你这是怎么了?”

宋仁安忙道:“老裘,你还不曾知昨日军报?”

裘郎中点了点头:“老宋,你且放宽心,蛮子又不是没来过,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着呢。”

苏晓搁下笔,掩上卷宗,看着裘郎中又晃走了。

宋仁安的话一点不错,蓟镇是九边第一重镇,咽喉之地,若破,京城便会成为抵御鞑靼的最前线,然朝廷历来也极重蓟镇军备,她想,不至于鞑靼人一来,便破了罢。

望日方过,天上一轮圆月,极昏浊的,草虫低鸣声里,倏杂入了人声,依稀听不真切,一坊彷佛成了一口大锅,锅里水,烧得将沸未沸。

外头忽地传来了拍门声。

苏晓下了床,飞快将白绫缚好,穿上衣裳出去开门,竟是唐贞钗横鬓乱,站在院门外,弯着腰上气不接下气:“苏大人,他们说,古北口被攻破了!蛮子已经到了通州!马上就要到京城了!”

苏晓一刹茫然了。

山顶巨石轰隆隆滚落,旁观者叫嚷着快跑,迎着巨石的人,一刻间往往却迈不开步子。

苏晓定了定神,沉声道:“唐姑娘,若传言是真,京城便会即刻戒严,城内城外皆有守军,你不必惊慌。”

火光亮在四处,水已烧至滚热,嘈杂人声充斥一方天地间。

苏晓这才发觉,月色下,唐贞浑身发颤,满脸是泪:“苏大人,蛮子真的会来么?”

也是在热极了的夏日,雨下得像是天破了,雪亮的刀子抽出来,头就会被斜着切掉,滚在地上,姐姐,阿翠,她们都被剥开了,被扔在西浦桥边,血红的河,滔滔地流去。

“苏大人,”唐贞颤着手抹泪,“我就先回去了,我就先回去了······”

“唐姑娘,”苏晓看着她,轻声道,“你见过倭寇是么?”

唐贞从前的邻人说过,她是浙人,两浙一带,连年遭受倭寇烧杀抢掠。

唐贞猛地蹲了下去,死死捂住了脸,苏晓弯下腰,隔袖牵住她的手,进了堂屋,点亮烛火。

唐贞坐在椅子里,呆呆盯着昏暗的火苗。

递了一盏茶过去,她接了,苏晓勉力挤出个笑:“唐姑娘,你别害怕,我们一定会死力守城的。”

必得死力守,京城之后,便是沃野千里,江南江北无数生民,全都会露在铁蹄刀锋下。

想着又忽地觉得不真切,几日前还是红尘太平景象,转瞬间,便是兵临城下了?

唐贞捧着茶盏,满脸泪痕交错,呢喃道:“当初一路往北走,以为到了北边,就没有倭寇了,以为京城,就是天底下最安稳的地方了,没有想到,原来处处都是一样的。”

屋门大开着,苏晓望出去,圆月当空,无悲无喜照人间。

翌日出门,四处粮铺里都挤满了人,街道上时不时有兵士跑过,掀起尘沙满天,纷纷议论声此起彼伏,天光下,没有一寸地方不是乱哄哄的,确是兵临城下了。

到了署里,竟已来了大半官吏,苏晓不由苦笑,这还是顾允走后头一遭,宋仁安呆滞地坐着,苏晓看他一眼,恍惚间以为京城已破了。

蔡主事一手叉腰,一把扇子挥得像长枪:“蛮子敢来,我们就在城下同他们决一死战!”

何主事啜了口茶:“蛮子南下,不过是来抢掠的,同马贼有何分别?戒严几日,他们在通州抢掠饱了,自便退了,哪里会真来攻城?”

蔡主事咋舌道:“这是什么话?就算在通州,抢的也是国朝的百姓呀。”

苏晓默不作声,坐在案前,倒水入砚台,缓缓磨墨。

湖广司空了,晌午,才四处探听好了回来。

“蛮子现下驻在白河东边孤山那块,离京城没多少地方了,兵部一大早在各团营点了兵,据说,只有四五万人。”

“我没听错?!”蔡主事砰砰拍了几下条案,“四五万人?!”

裘郎中揩了把汗:“四五万也只是人罢了,不少老弱病残,还有不少被总兵提督大太监叫去修宅造园去了。”

何主事大瞪着眼:“那怎么办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