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本侯凭什么做牛马! > 第118章 行贿

第118章 行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动身南下这日,李淮水就算再不舍,也只得一早与薛仪安惜别。

太子的仪仗一路绵延向南,李淮水似有所感的回首,却只能隐隐见到远处的宫城,却忘不见登上宫墙远眺的薛仪安。

“皇兄与皇嫂的当真是情深意厚,感情甚笃。如今皇兄只身前往南地,恐怕与皇嫂要有许多时日不能相见了。”

“正是如此,但如今南地流民遍野,我身为一国储君,自然应当以天下为先。”

“皇兄心怀天下,乃臣弟之表率。”

李淮水话说的冠冕堂皇,与元崇又是一番商业互吹,你一言我一语来来回回都是些没有营养的场面话。

待聊了片刻,元崇才将话题引入正题:“皇兄对如今南方受灾之地了解多少?臣弟倒是听了些许消息。”

“哦?二弟不妨说说看。”

“今岁初春连续三月暴雨不断,南地以云州为中心已有三洲六郡守洪涝所害。”

这个情况李淮水动身前早从王泓谨那里得知,元崇说的是事实。

“暴雨自一月前便引得渭水泛滥,云州、司州及兖州三州刺史及各郡郡守,竟无一人想到加固堤坝防范洪灾吗?”

“恐怕并非如此。”

元崇话说至此戛然而止,李淮水见他说到此处只摇头不语,心中其实也知晓大约是什么原因。

渭水流经云司兖三州,每年雨季若是天时不佳,都有泛滥决堤的风险。不说是工部下派的官员,就是三州各郡当地,也应当有人提出过需要提前加固堤坝防范。

但显然,至少三州中受灾最严重的那六郡并没有这么做。

朝廷年年汛期前都会收到三州呈上的申请,也以加固堤坝为由拨下过不少银两。但这些银钱用在了何处?现在看来应当不是用在加固河堤上。

不仅如此,就算如今已然受灾,今岁的洪灾朝廷也已经连拨两次饷银。但这些银钱粮食,能到灾民手上的恐怕最多十之二三。

这其中出问题的环节不少,别说是交给元恒这么一个“废物”太子了,便是对于朝中多年为官的那些老油条来说,也是一件棘手的事。

也难怪元崇话说一半便闭了嘴,想来他也是知晓治洪一事并不容易,其中龃龉何止一星半点。

与其他来做出头鸟将一切挑明解决,还不如跟在她身后捡漏。

李淮水怀疑元崇不欲多言,于是也不再追问,二人便如此无话,一路向南而去。

… …

快马加鞭,一连近半月的赶路,李淮水与元崇终于赶到了距离京城最近的受灾地,溧阳郡。

溧阳郡位于三州中的云州,虽然不是云州的州治所在,但溧阳郡也算是一处富庶之地。

此次洪灾中,渭水流经途中溧阳郡的附近堤坝也有多处决堤。虽然受灾不是最严重的,但损失也十分可怕。

此地距离京都最近,李淮水上任安抚使的第一件任务,便是将溧阳郡决堤的坝口进行重建,并安置流民,代表元轲稳定人心。

溧阳郡郡守乃是出身河间大族萧氏的萧良。

他出身颇佳才高八斗,原本在家族的荫蔽下在京中为官。但因为性格放荡不羁,时常醉酒游街、疯言疯语,没几年便被政敌接连弹劾,外放到了溧阳做郡守。

元恒的记忆中,有关萧良的内容很少,这就导致李淮水也只能从旁人的言语以及流言中了解这位郡守大人。

综合这些信息,李淮水对萧良的初印象,可以说是十分不佳。

一个出身良好的才子,有几分个性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但单就看萧良为官的这些年,不论是京官还是郡守,都算不上是尽职尽责勤勤恳恳,更不要提今年汛期渭水决堤后,萧良既没能及时上报朝廷,也没能广泛救济灾民,使得原本受灾并不严重的溧阳郡情况越发糟糕。

抱着这种第一印象,李淮水在郡治溧阳的治所中见到了萧良其人。

“太子殿下与二殿下驾临,良有失远迎,望殿下赎罪。”

萧良身高八尺,在城门迎接时并未身穿官服,而是一袭青衫落拓、毫无缀饰,看在李淮水眼中倒是觉得别有一番风流。

但等下了马靠近,她那刚升起的一丝好心情立刻便烟消云散了。

即使还隔着几步的距离,李淮水也能清晰的闻到萧良身上的酒气。

她将萧良迅速上下打量,随后语气平平的问道:“箫大人怎的一身酒气?今日难道是什么特别的日子?”

萧良似是早知道李淮水会有此一问,闻言也只是轻笑一声,向身后招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