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参商叹 > 第18章 第18章 陈年旧事

第18章 第18章 陈年旧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裴书谨见状,迅速将左手缩进衣袖,轻描淡写道:“夜里路黑,不小心摔了一跤,不碍事的。”

尽管他竭力保持镇定,但眼底闪过的那一抹慌乱却还是没能逃过裴佑的眼睛。

知子莫如父,裴佑见他如此刻意遮掩,无需多问,心中便已大致明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裴书谨自小就格外懂事,无论遭受何种委屈,都总是一个人默默承受着,从不向他这个父亲倾诉半句。

对此,裴佑是既心疼,又愧疚。

心疼他小小年纪便背负起家庭的重担,愧疚自己身为父亲,不仅无法为他铺就一条坦途,反而时常成为他的拖累。

见父亲久未言语,裴书谨生怕他追问自己受伤之事,故意转移话题道:“父亲既然醒了,儿子这就给您煎药去。”

说罢,没等裴佑表态,他便已从床榻上起身,匆匆步入外室。

看着裴书谨那清瘦如竹背影,裴佑思绪飘远,不禁忆起自己像他这般年纪时,初次离开家乡,赴京赶考的经历。

彼时初出茅庐的他,正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之时,满心以为自己能够凭借满腹才学一举登科,在这繁华的京城谋得一席之地。

为此,他不惜花费重金,将自己的得意之作编纂成册,并附上言辞诚挚的书信,投送给京中的达官显贵,名士大儒们,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赏识和举荐。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他送出去的那些书信,最终却都如同泥牛入海一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出身寒微,又无贵人举荐,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榜上无名。

而他却在逗留京城的这些日子里,几乎花光了身上所有的积蓄。

为了在京城这寸金寸土之地生存下去,他不得不收敛锋芒,投奔了在京城做布料生意的表亲林家。

彼时的林家,因为赶上了朝廷在民间大量采购绢帛的契机,成功攀上了皇室这条高枝,正是风头鼎盛、如日中天之时,是裴佑想在京城立足最理想的靠山。

而正是在林家,他遇见了裴书谨的母亲——林家长女,林玉仪。

林玉仪自幼丧母,从十三岁起便掌管家中事务,年长后更是协助父亲管理京城的部分产业,在家族中颇具威望。

裴佑投奔林家后,做的便是一些清点账册、撰写文书的工作,时日一久,自然与这位掌家的林大小姐有了几分交集。

某日,他因为得罪了几个纨绔子弟,被他们的手下轮番殴打,弄的遍体鳞伤,险些丧命。

林玉仪闻讯后,亲自率人将奄奄一息的他接回了林家,不仅找来了全京城最好的大夫替他医治,还不眠不休地守在他的床边,直到他脱离危险。

“你啊,明知他们不是好惹的,又何必与他们争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故人熟悉的声音在裴佑的耳边回响起来,真切的仿佛发生在昨日一般。

年轻时的他,刻板固执,不懂变通,明里暗里得罪过不少人。

是林玉仪,为他挡下了诸多风雨,教会了他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

裴佑时常会想,若是她还在就好了。

她性情豁达,聪慧通透,若是她还在,家中想必不会是如今这般光景。

裴书谨这孩子,或许也能活得更轻松一些吧。

这般想着,裴佑不禁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怅然之色。

——

与此同时,另一边。

程霖驾着马车,正快马加鞭地往应国公府方向赶去。

由于原本的车夫已经被他派去捉拿黑衣人了,所以这位尊贵的程世子不得不亲自执缰,力求赶在宵禁的钟声敲响之前返回府邸。

马车之内,小檀与程萋萋并肩而坐。

“萋萋阿姐,黎叔那边,真的不用担心吗?”小檀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忧虑,“那个黑衣人我认识,他叫吴顺,是蒋府的打手里面武功最强的,我担心……”

小檀深知吴顺的能耐,担心黎叔孤身一人,难以应对。

却见程萋萋淡然一笑,柔声宽慰道:“你放心吧,黎叔年轻时可是江湖第一大派天玄宗的弟子,他的武功,即便放眼整个京城,也是鲜有敌手的。”

小檀闻言,双眸骤然瞪大,满脸惊讶道:“原来他竟这般厉害,可既然如此,他又为何会甘愿做一名车夫呢?”

程萋萋侧倚车壁,托着腮道:“具体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父亲年轻时曾救过他的家人,他为了报恩,便一直留在国公府做事,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小檀恍然大悟,不禁笑道:“看来,萋萋阿姐的父亲,也是一个很好的人呢。”

一双儿女都教养的如此纯善,这位国公爷,想必也是个难得的至纯至善之人。

提及父亲,程萋萋眸光微动,眼底闪过一抹柔和之色,“是啊……”

她的父亲,的确是个极好的人。

他才学甚高,二十岁便高中进士,入仕翰林,参与修订众多前朝典籍,后又调任礼部,三次以主考官的身份主持省试,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