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糟心之事还不只一件,另一件更大的事突发了,
史家被抄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门小户,而是一门双候的史家,公府贾家老太太的娘家,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可是触不可及的顶级之家。
然而,他家于老百姓来说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真正有感触的还是贾家众人。
尤其是老太太院里的人们,他们平日里是接触史家最频繁的人,更甚者有些就是史家过来。
“怎么回事?怎么就突然间就抄了呢?”傍晚才得知消息的孩她娘忙问道,“你舅一家可怎办?”
儿子出去打听了一圈,回来说道,“不清楚,听说是被掺贪污腐败,反正很严重。”
在旁的儿媳妇把水递上,“都被抄家了,能不严重吗?”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男人接过杯子,说道,“流放、杀头,男为奴,女为娼,世代不能科举,那个都比抄家严重。”只是抄家还能有一天东山再起,人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这一说就更担心了,娘亲催促着,又拿出些银子来,“趁着天还没黑,你赶紧再去打听打听什么情况。”
“娘您别急,现在案子还没审,或许没这么严重。”主子要是判的不重,那下面的人就更轻了。
儿子接过银子,“咱舅一家子老实巴交的,比不得那些仗势欺人的奴仆,等稍后走走关系,看看能不能靠花钱把人赎出来。”
“行,快去问问吧。”
“娘,我娘家弟媳他弟在衙门当差,我现在就回去问问。”儿媳也说道。
“好”点点头后,孩他娘把沁糖斋的点心拿出来,又装了些鸡蛋给他们“你俩快去快回。”
“好。”
两家的距离走两步就到,当下就来到岳家。
现在正是吃饭的时候,一家子都在,见女婿忽然来了,忙招呼。
两人也顾不上吃饭,忙把事给说了。
岳父一听,立马招呼儿子,“庆儿、庆儿媳妇你们陪着你姐与姐夫去一趟。”
“好嘞。”两夫妻说着便起身出门。
于是一行四人又马不停蹄的来到弟媳家。
来到他家之时,她弟尚未回来。
如今衙门事忙,一时间也不知是几时回来,于是男人们去找人,女人们在家等着。
“你们吃了饭没,”亲家又道,“谁能料到这么大的人家,呼啦啦的一下子就倒了。”
“娘,我们吃了呢。”
“谁说不是呢,一下子出了这事,我家婆顿时就慌了,偏偏我公公下乡收毛子了,家里连个主心骨都没有。”
“你们小年轻经的少,以我说啊,这事不大,花些银子定能把你舅家赎回。”亲家道。
阿远媳妇说道,“有大娘这句话,我可就放心多了,到时还得多仰仗弟弟忙帮。”
“这是应该的,你就放心吧。”
说完急事,又难得女儿回来,当妈又开始唠叨了,“女婿如今是秀才了,你也是当娘的人了,可不能跟以前一样不着调。”
“娘,我哪里不着调了,我在家勤快着呢。”
“弟妹说的没错,咱两家住的近,她怎么样大家都知道,没有说不好的。”阿娘媳妇说道,“爹娘都喜欢的很。”
聊着聊着四人便回来了。
她弟说道,“案子还没审,现在人都在狱神庙关着出不来,不过放心,已经请兄弟们在里面照看着,没多大问题。”
“这下可就放心了,”亲家说道,“你娘还等着消息呢,快回去告诉她吧。”
“是,这次突然麻烦大家了,等事了后定来答谢。”说着又对她弟说道,“有空了,咱兄弟们再好好喝一喝。”
“好。”
一行人回到家中,把这消息告诉了娘亲。
“好,好,”孩他娘终于安心了些,“我收拾几件衣服来,得空你就送过去。”
"好。"
孩他娘说完,又对儿媳妇说,“这慌里慌张的,没打声招呼就让庆哥儿陪着跑里跑外的,你明儿回趟家家,替我多谢谢亲家。”
“娘,这事我们该做的。”
“行了,你们也劳累了,早点睡,明儿还要忙呢。”娘亲说道。
儿媳妇也道,“娘也早点休息。”
第二日早,儿媳妇回了趟家。
“你怎么回来了?如今正是忙的时候,你不在你婆婆跟前伺候,跑回来干嘛?”她娘说道。
“是娘让我回来的,说是咱儿麻烦庆哥儿跟着跑,让我过来谢谢你老人家。”女儿放下东西说道。
“这有什么的,谁家没有个难事。”她娘道,“情况怎么样了?”
女儿把昨儿的情况说了一下。
“若抄的不是史家,去求贾家,或许人一下子就出来了。”她娘说道。
“谁说不是呢”女儿点点头道,“庆哥儿听说,他家都瞒着老太太,就怕让其知道了,老少爷们都去打听犯了何事,想办救亲戚,谁管底下人的死活。”主子们不会管下人,那些贾府的管事们没个关系的,就更不会去自找麻烦了。
而且自家亲戚又不是那等贴身心腹、或者是管事管财的,沾不上坏事,迟早会出来。
没了性命安全,就得打算以后,他娘给孩子提个醒,“要是把人救出来,可想过以后怎么办?”
赎人是一笔钱,吃喝拉撒又是一笔钱。
“他家什么都没了,可不得全靠你婆婆救济,到时你们该如何办?”
这个问题很重要,但现在完全考虑,如今就是先想法子把人弄出来再说。
女儿说道,“这么大的事还得公公做主,已经捎消息过去了,等公公回来再说。”
说完这事,又问道,“你那小姑子,可有回来了?”
“没呢,如今也没个消息。”这小姑子的问题也头疼,
“娘,你问这个干嘛?”
“我前儿偶然遇见你老舅姨家的儿子,长的俊,又通文墨,如今正是寻亲的年纪。我看了一圈,就你家小姑子合适。”
“才见一面,您就知道合适不合适?”女儿摇头道,“这事,您就甭想了。”
“您以为我那小姑子是个替身,认的干娘吗,她文书身契都压过去了。”
有的大户人家的子女病弱,就会寻找个替身,认做干女儿养在寺庙里,等亲女儿长大后,就会放了干女儿,让其回家团圆,或者是给她寻一门亲。
但小姑子的情况不同,她的文书身契都过去了,与自家可以说没了任何关系,以后怎么样,都是她家太太说了算。
“这么说,你家小姑子真成了千金小姐了。”她娘说道。
“是不是真的,咱也不知道,娘也没说,也打听不到。”女儿说道,“反正,就甭管,日后回来也不是咱们做的了主的。”
“知道了。”原先还觉得配,现在看是不可能了。
还不知道被人惦记过的王夏至,正乐呵呵的做着中秋节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