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落木萧萧 > 第5章 乔军和妈妈

第5章 乔军和妈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开学了。

我的学生有七个,四个二年级,二个三年级,一个四年级。

当然得分开教,不可能讲一样的内容。一个年级跟他们讲一个小时,每天大概就是一个年级一堂语文,一堂数学。最大的麻烦是,当给某个孩子和几个孩子上课的时候,其他孩子只能安排他们自习,或者完成作业,一天至少有几个小时,孩子们是在陪别人读书,这样实则浪费时间。

我花了些时间琢磨这个问题,我翻看了小学六年的全部教材,归纳起来,小学数学就是运算及应用,语文就是识字,会读会写会口头表达和简单的书面表达。

我觉得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比如教材一学期要求认识的字就百来个,学生完全能够超过这个数字,而且不用特别吃力。

我想自己可以灵活处理。

我发现教材的内容完全可以在一个月内教完,而且学生是能够掌握的。叶圣陶曾经批评过的“少慢差废”现象在现实的教学中恐怕是存在的。

开学一周后,我就大胆尝试,改变做法,我上午还是给每个年级的学生分开上“小课”,下午我则让全部学生都参与,数学我就让学生扮成数字,扮成数学的加减乘除的符号,大家一起说答案。有时喊学生叠罗汉,低年级的做加减法,高年级的就做乘除法。后来我自己制作了扑克牌,当然扑克牌上全是数字,我跟学生打牌,加减乘除轮着来,四年级的又做点混合运算。

这些方法很有意思,学生觉得好玩。运算能力大幅度提升,越玩,学生说出答案的时间越短。当然不仅要会口算,我还要求他们马上能够写出来。有时我也会把这些数□□算搬到生活中,我们模拟生活中,比如上街买卖东西的情景,喊大家演出一段生活,在实际中做运算,在这过程中往往笑料百出。

语文方面,我则强调读书,读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实际上教材上那几篇文章,你就是要求学生倒背如流,也不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要认字,要知识更丰富,除了多读,没有别的办法。后来我还自己动手,把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改写成现代故事,读给大家听,还叫大家演出来。当然低年级的同学认识的字少,读的时候经常被卡住,我不担心这个,出现这样的情况,高年级的同学往往能够纠正,这往往还成为教学的高潮部分,纠正并板书,学生抄写,下一次往往也就认识了。这样的识字速度快得多,加上故事本身很吸引人,学生学起来轻松许多。我想给我一个学期,那怕二年级的学生,我让他们认识并能够写的字600——800,绝对没有问题。

这远远超越教材要求。

而每天下午放学前,我都会和学生做三件事:一,讲一则笑话。我要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要他们回家后还忍不住讲给自己的父母听,这样的段子,我有的是。二,弹一首曲子。教孩子们唱歌,在孩子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崇拜。三,玩游戏。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我们在教室外斗鸡,玩老鹰抓小鸡。玩得最多的是打仗游戏,我们可以躲藏在周围几百米的地方,先找到对方先开枪,一阵扫射,赢了。有时我们也玩滚铁环,抽陀螺,或者玩弹珠,谁先进洞,谁先赢。反正就是能够想到的游戏都拿来玩个遍。

有天,在玩打仗游戏的时候,我从旱田里拿了几困稻草——用完还回去就是了。我把稻草放在教室外,我就躲在下面,学生找了半天愣是找不到。等他们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大喊一声,把稻草一掀,一阵扫射,把学生吓了一跳。

“哈哈,我赢了,你们全死了。”

学生全部冲过来,把我压在了地上,又叫又笑。等大家起身的时候,全都灰头土脸。不过,学生高兴,我也高兴,是真正高兴的那种。

放学了,学生走了,我准备下河洗澡去了。身上那么脏,不洗不舒服。这时一个女人来了,她就是我那天在河边见到过的女人。女人手上拿着镰刀,看得出刀口很锋利,如果有光照,那一定会有刺眼的反光。女人背着一背篼草,她很年轻,皮肤有点黑,大概是晒黑的,她很漂亮很耐看,她身材丰满,凹凸有致。那天在河边遇到的时候,我当然是一晃而过,只是有个大体印象吧,今天这‘女人’在我眼里算是具体清晰了。

“老师好!”

女人跟我打招呼,我忙回礼,

“老乡好!”

“老师,贵姓?”

“免贵姓东方。”

“东方老师好!”

“老乡好,你客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