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让正在争吵的两人和一旁劝架的人全都停住了动作。
“什么意思?”
明溯说:“从姜妇人对我们的称呼以及我们身上的装束来推断,我们的身份其实是没有法力的普通人。”
杜玉管皱着眉,“但是我的灵力没有消失啊,也能施法术。”
“这是幻境用来误导我们的地方。”薛町明白了,“故意留下一些破绽,引导人往错误的方向走。”
明溯点点头,“因为是普通人,所以我们不会御剑飞行,想要离开村子必须翻过那座山,但是山上有寻常人无法应对的熊,一只熊都很难杀死,更何况是十只。”
这是幻境给他们的设定,他们得扮演寻常百姓。
杜玉管茅塞顿开,“所以表面上是我杀死了熊,实际上被杀的是我。”
“姜妇人一直在强调不要往山上走,所以我猜测我们的活动场地仅限于村庄。”
“倘若姜妇人在撒谎呢?”薛町扬眉问道。
明溯笑了笑,“很简单,去老张家看一眼就知道了。”
她还有一些别的猜测,但眼下所掌握的线索不多,没有佐证。
他们再一次进入幻境。
和上次一样,他们依然住在姜妇人家。
第二天一早,他们站在老张家门口。
门上挂着铜锁,很显然,主人家出门去了。
住在隔壁的老叟听到动静出门来,问他们:“你们是来找老张带你们出村子的?”
“您知道他去哪了吗?”
老叟摇头,“昨儿个申时就见他出了门,到现在也没回来。”
他们进入幻境的时间是昨天酉时,时间上正好错开,真够巧的。
杨迢笛问:“那您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吗?”
“他没有说,但是一般一两天就会回来。”
明溯在一旁轻声道:“我觉得我们这三天都不会见到老张。”
“如果我们不能离开村子的话,那是不是就证明会影响我们通关的因素就藏在村子里?”
他们决定分成两组在村子里逛逛。
杜玉管说什么也不要跟薛町一组。
“妹妹,我们一组吧?”
明溯对于跟谁一组都没意见。
乡间的泥路并不平整,好在没有下雨,否则更是难以行走。
太阳初升,村子里弥漫着祥和安宁的烟火气。
杜玉管不明白这个幻境在打什么哑谜。
“怎么看都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子。”
如同姜妇人所说,村子里的人都很和善,看到他们两个眼生的也是笑着打招呼,有的村民则会往他们怀里塞几个新鲜的果子。
杜玉管拿起一个在衣服上蹭了蹭,然后咬了一口,眼睛一亮。
“真甜!”
明溯对这些果子没什么兴趣,听到他这么说,将怀里的果子全塞给他。
直到走到村尾,这种祥和才算是打开了一个口子。
“……你连养活自己都不容易,让你妹妹跟着你也只是受罪,还不如卖到城里去给大户人家做婢女。我前两天跟你提过的那位夫人,你是瞎了眼睛瞧不见,那穿着打扮……”
是一个男子的声音。
在他滔滔不绝的说话声中,还夹杂着一道孱弱的啜泣声。
“阿兄,我不想去……”
“赵叔,二娘身子弱,你不要带她走。”
“你们两个小孩子懂什么?今天我说什么也要带她去城里!元郎你撒手!”
杜玉管听到这里,心想这不就是恶霸强抢民女的戏码吗?今日竟给他碰上了!
他忙将怀里的果子扔进储物袋,然后唰的一下拔出自己的独鹿剑,对明溯说:“妹妹!我明白了!这个幻境是要教会我们惩恶扬善的道理!”
明溯看着他一脸正气地冲进去,伸出去阻拦的手就这么僵在半空。
里面的男子看到他提剑闯进来,竟丝毫不惧。
“哪儿来的愣头青?你要做什么?”
男子语气很狂,杜玉管比他更狂。
“我是你爷爷!你个孙子见了你爷爷还不跪下磕头?”
“你找死是不是?”
“你就是这么跟你祖宗说话的?”
两个人当即扭打起来,没多久,他们再一次被踢出幻境。
薛町这一次连生气的力气都没了。
他揉了揉眉心,“你这次又做了什么?”
杜玉管直呼冤枉,“我打一个流氓都有错吗?”
明溯木着脸讲完事情经过,完了捂着脸道:“怪我,没拦住他。”
杨迢笛和杜玉管一样困惑,“我们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猜测是,我们打错人了,违反了规则。”
杜玉管一脸震惊,“打错人也算违规?规则上没说啊!”
明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规则上没说不代表没有,现在你还觉得简单吗?”
杜玉管无法理解自己怎么就打错人了,他抱着头,一脸痛苦地蹲在地上。
杨迢笛问他:“杜道友,你怎么了?”
杜玉管声音闷闷的,“我头疼。”
杨迢笛眼睛一亮,热情地向他推荐,“町哥是医修,你头疼让他给你治!”
薛町很自信,“这个病我会治!百会透涌泉!让我给你来一针,保证针到病除!”
是针到命除吧。
百会穴在人的头顶,涌泉穴在脚底,他这一针是要从头顶直接穿到脚底心去。
谁教你这么扎针的?你当是烤串呢?
杜玉管看着这个活阎王从储物囊里掏出的一根两米长的针,瞳孔震颤。
“你上哪儿弄来这么长的针?”
“找人定做的啊。”
你有病吧?谁没事定做这么一个没用的玩意儿?
薛町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语气很不认同,“怎么会没用呢?你看,现在不就要用上了吗?”
杜玉管护住自己的脑袋,“滚!”
薛町面带遗憾地收起针。
明溯问他:“你还要继续吗?”
杜玉管抹了把脸,站起身,一脸坚定道:“继续!我今日非要通关不可!”
他们第三次进入幻境。
薛町提醒他,“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每天只有三次挑战机会,这次失败了就只能明天再来了。
杜玉管不是很耐烦,“我知道,不用你说。”
他们跟着姜妇人进屋,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明溯这次多问了一句话。
“您这衣裳是给孩子做的?”
笸箩里的衣裳看起来身量偏小,不是成年人的体形。
她这么问了,姜妇人便也照实答。
“我们村里有个孩子,父母早逝,他一个才九岁的孩子,眼睛又看不见……”姜妇人说到这里,深深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