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重臣,独一人,一门高官数十人,遍布京华各衙门。
这就是武皇后给长孙无忌准备的流言。
要不说武皇后看不上德妃其人呢,就算她被德妃散步的谣言中伤武皇后也嘲笑德妃小家子气,只会拿那些家长里短、男女欢爱之事做谣言,顶天了说自己一个秽乱后宫,在武皇后的眼里,德妃甚至比不过王皇后,王皇后还能靠自己一己之力维持自己的皇后之位十多年,虽然最后还是输给了自己,但德妃徒就是有虚名而已,只是因为她姓长孙,所以她才能在宫里颐指气使,谁都会让她三分,可是德妃自己却是不如王皇后的,可笑的是长孙无忌当初还想用德妃作为取代王皇后的人,长孙无忌实在是看走了眼。
武皇后只说是长孙无忌看走了眼,却不知道并不是德妃的手段不高明,谋略不高深,而是因为德妃的对手是武皇后,这个堪称千古唯一的女人,德妃就算再有本事又怎么会是武皇后的对手?德妃或许有不如王皇后的地方,但强大的出身背景足以弥补这些不足,所以当初王皇后明知道德妃进宫的意图就是为了取代自己她也敢怒不敢言,形势比人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话回正题,李治被武皇后的话说到了心里,他管不了什么流言,但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上面对的阻力,而阻力的源头不只是这:朝重臣,独一人的长孙无忌,还有长孙无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诸多长孙氏以及和长孙氏有勾连的大大小小的家族,说大大小小都有些不合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宰相门前七品官,能和长孙氏有关系的就没有小家族,这些人才是自己在朝堂的掣肘,也是日夜困扰他的问题,现在武皇后说是把这些人放出去“历练”一番,这不就正合李治心意?
李治马上就问武皇后“计将安出”?
武皇后笑着问道:“臣妾几天前听闻陛下说某些州府又闹起了匪患?”
李治一愣,匪患?这不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唐疆域无界,哪还能没有几处匪患?所以李治几天前只是随意的对武皇后提了一嘴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现在武皇后又说起是何意?难道破局的良策就在这不起眼的匪患之中?
武皇后道:“陛下可是想要出兵西域?”
李治不解道:“这是朕刚刚与皇后说过的事,这是自然。”
武皇后道:“那想必陛下明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李治有些无语,这么浅显的道理他自然懂得。
武皇后笑道:“既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臣妾听说我大唐的几处产粮重地都在闹匪患,这可如何是好?匪徒滋扰当地百姓就不说了,万一影响了陛下的西征之事,只怕到时候对西域突厥一战会功亏一篑,臣妾要提醒陛下注意这点问题,所以陛下是否在派遣苏定方将军赴任西域的同时,也该派遣得力人手去治理解决匪患?”
原来如此?
武皇后的一番言论可把李治说了个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心服口服,居然还可以这样安排?
事不宜迟,李治马上把内侍监喊了进来,让他去紫宸殿把自己的奏折拿过来。
内侍监虽然不知道李治什么意思,但还是疑惑的看了武皇后一眼,他感觉李治这么做问题还是出在武皇后身上,武皇后看着内侍监看自己也是略微点头道:“有劳内侍监大人了”。
内侍监连声道:“不敢,不敢,皇后娘娘折煞老臣了。”
不消一会的功夫内侍监就抱着一堆奏折送过来,李治就可是在一堆奏折中挑选起来,在挑选了几份之后就递给了旁边的武皇后道:“这几份都是关于匪患的奏折,皇后觉得哪里应该最先治理?”
武皇后拿过奏折一看,然后挑选了其中的两份道:“益州匪患,扬州匪患,这两个地方可是我大唐重要的农桑要地,只可惜距离长安太远,陛下就算有心管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应该派遣信得过的重臣前去治理,陛下以为如何呢?”
李治一听,拿过奏折一看,这两个地方武皇后选的挺好,就两个字:够远,自己想要斩断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再像贬谪褚遂良一样贬谪谁,不然今天贬谪,明天贬谪,闹得人心惶惶也不好,派遣重臣前去治理匪患刚刚好。
下定主意之后李治又把内侍监叫过来,让他亲去吧这两份奏折交给李义府和许敬宗,其余不用说,李治相信李义府二人必定能闻弦音而知雅意明白自己的意思。
内侍监领命而去。
安顿好这里的事李治就想起了自己和武皇后的大儿子李弘和二儿子李贤,他要悠闲地看儿子承欢膝下了,武皇后说二人应该在花园里,自己的娘和姐姐的儿子贺兰兄妹在照顾。
然后李治和武皇后同去后花园。
第二天的朝会李治先是说起了自己想要继续上一次对西域突厥阿史那部一战,解决上一战的未竟之功。
诸多朝臣见李治又说起了打战的事都是眉头一皱,尤其是长孙无忌,他一直以为李治都是一个仁儒的皇帝,可是怎么就这么能打战?
可是打战得有人吧,上一次对突厥人一战是程知节带领苏定方和王文度,这一战李治会用谁呢?只怕还会是苏定方,长孙无忌看向了站在朝臣中间略后面的苏定方。
苏定方自从上一次对突厥人一战归朝嘉奖之后就被李治留在了长安,没有按照惯例回到辽东的老部队或者升职到其他大营,他才知道李治把他留下是想要二战突厥。
果然李治不等朝臣询问内侍监马上站出来道:“苏定方接旨。”
苏定方马上站出来道:“臣苏定方接旨。”
内侍监道:“皇上有旨,现擢升苏定方为西域伊利道行军大总管,全权负责大唐对西域突厥阿史那部一战,钦此。”
伊利道行军大总管,这是苏定方的新职位,上一次对突厥一战,这个大总管还是程知节,苏定方和王文度都是副总管。
但是程知节主战不利,被王文度矫诏蛊惑,最终导致此战无功而返,王文度因矫诏获罪,程知节也被牵连,现在唯一在战役中有功的苏定方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总管,这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没人因此感到意外。
更主要原因还是苏定方的功劳都是实打实打出来的。
想当初李治无人可用只能殿外选将,在他选中在中郎将的位置上二十五年都籍籍无名的苏定方的时候,朝臣们还想看李治和苏定方这两个人的笑话,还说苏定方是什么铁郎将,铁打的中郎将,但苏定方用两次胜战击破了所有人对他的质疑和嘲笑,让所有人对他心服口服,这就是武将,凭本事吃饭,你能打,有真本事,大家就服你。
可是打战不是一个人的事,李治只任命了苏定方一人,这能行吗?
长孙无忌还是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他还想对李治说一句国虽大好战必亡,来劝诫李治要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