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虽会伤人,但真相才是杀人的快刀,谣言口说无凭会止于智者,真相却不是每个人都想面对。
德妃密令长孙祥和高履行散布武皇后姐姐武顺在后宫魅惑皇上的谣言,意在中伤武皇后的名声,打击武皇后在后宫的威望,这对她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堪称本小利大回报率高,因为造谣只要一张嘴,武皇后想辟谣却需要跑断腿还不一定有用。
德妃却不知道自己歪打正着差点击中武皇后真正的破绽,而武皇后也是做贼心虚,害怕武顺和李贤的秘密被外人知晓,德妃是不敢想,武皇后是不敢赌,所以武顺就被“默契”的送出了宫,德妃达到打击武皇后颜面的目的,武皇后清楚了自己身边存在的隐患。
但武顺毕竟还是武皇后的姐姐,她这样算计自己的姐姐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于心不忍,也就把怨气算在了德妃的头上,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武顺身单力薄,论心思哪是妹妹的对手,再说了让她出宫是李治的圣旨,她不敢不从,可是她心中又放不下李贤,以及自己一双儿女的将来,千思万念之下倒让武顺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自己不能进宫不代表自己身边的人不能进宫,比如自己的儿子贺兰敏之和女儿贺兰毓之,现在不正好可以让他们进宫照顾李贤?顺便还能联系三人的关系,想来妹妹不会不答应自己这个请求。
于是武顺马上找来自己的儿女开始教导他们,二人还在疑惑武顺想要让他们干什么,武顺不敢说出自己的目的是让他们进宫照顾“弟弟”,只说自己以后不方便进宫,以后就是他们兄妹二人进宫作为一家人听后皇后娘娘的吩咐,这样皇后娘娘用人也放心一些。
之前贺兰敏之和贺兰毓之几次想要进宫都被武顺拒绝,因为武皇后初登后位,武顺害怕他们进宫不知深浅给武皇后惹出不必要的祸端,也是给自己惹祸上身,现在她没有办法进宫,只能从敏之兄妹二人身上想办法,这也是武顺没办法的办法。
不过武顺还是在敏之兄妹二人进宫之前告诫了他们进宫的一些需要注意小心的事,比如礼节,还有就是不要乱跑,要听从皇后娘娘的吩咐。
这听的兄妹二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前在洛阳贺兰氏家族的时候,兄妹二人生父贺兰安石死的早,没有了父亲在背后撑腰,兄妹二人多少都会有一些胆怯,因为腰板不硬,直到近两年,兄妹二人看着来自长安的高头大马把自己的外婆和娘接走,说是宫里的昭仪娘娘是自己的姨娘,外婆和娘都是去长安见姨娘。
贺兰兄妹二人作为一个小孩子哪里知道宫里的昭仪娘娘是什么身份尊贵的女人,只知道自己在长安城还有一个姨娘是皇上宫里的昭仪娘娘,更重要的是长安城。
长安城,即使是身在洛阳的小孩子也知道这座天下都城,因为洛阳和长安的商旅往来不绝,同时也会带来长安的消息,极大,极繁华,极壮阔,看一眼就不虚此生,这是见过长安城的人对它的一致评价。
贺兰家族中也会有一些人到过长安,对长安的自然也是一片盛赞之情,贺兰敏之兄妹只能从这些人口中听到来自长安的只言片语,但他们是没有机会一睹长安的盛况,所以在别人口中诉说长安的时候他们也只能羡慕,再者就是缠着娘亲武顺说一说长安的风景,因为他们知道娘亲武顺在长安生活过很多年。
武顺无奈之下只能说着自己记忆中长安的样子,实际上她对长安的印象也并不深刻,虽然武顺是出生在长安城,武士彟当年还是工部尚书。但在武顺一岁多的时候,也就是武皇后出生之后武士彟便前往扬州任职,一岁的武顺就跟着父母离开了长安,然后武士彟历任扬州都督,豫州都督,利州都督,到最后的荆州都督,武顺一直跟着父母颠沛流离,虽然她算是一个长安人,但实际上并不知道长安长什么样。
直到武士彟病逝后,然后归葬故里并州,武顺母女四人后被武家兄弟欺辱赶出武家,无奈之下武顺又跟着武母杨氏投奔自己的舅舅杨师道,这才回到了自己离别十几年的故乡长安,武顺也是在自己十几岁的时候才开始认识自己出生在这一个巨大的城池,当时她也感到很震撼,所以她能体会到儿女对长安的好奇和向往,可是换句话说,谁对长安不向往呢?
只是武顺也并没有在长安生活很长时间,在她到了长安之后,按照原本的计划是她要嫁给世伯李绩家的二儿子李思文,这是武士彟和李绩早年定好的娃娃亲,只可惜武士彟死的早,还没有来得及为女儿操办婚事,武士彟一死,武家落魄,李家也就退了婚,可是武顺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没有选择之下这才由杨师道安排嫁给了贺兰安石,这么一算武顺又在长安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又过了十年的时间,武顺再次到长安城是为了接自己的娘来洛阳。因为先帝驾崩,妹妹作为后宫的才人被安置在感业寺,武家可谓再失势,武母杨氏又被武家兄弟赶出了家门,杨氏又成了无家可归之人,此时舅舅杨师道也已经去世,杨氏没有了去处,只能投奔自己的唯一有安身之所的大女儿武顺,杨氏不投奔自己的大女儿投奔谁呢?二女儿进了宫,又到了感业寺,小女儿是个瞎子,只能跟自己在一起生活,这才有了武顺再到自己出生的长安城,但也只是接到杨氏之后就离开了长安,所以武顺算什么长安人?只是一叶浮萍罢了。
可以说武顺对于长安来说也并不熟悉,甚至也没有一丝很好的记忆,她只能勉强的告诉子女长安的模样,也很少提及他们还有一个姨娘在长安,贺兰安石死的早,贺兰敏之和贺兰毓之兄妹只有她这个娘可以依靠。
但命运无常,等到他们看见了来自长安的高头大马,武顺才知道身在感业寺的妹妹不知道何时已经再进宫成了皇上的昭仪,贺兰兄妹也知道了自己有一个在皇宫中做昭仪娘娘的姨娘,他们才知道自己和长安居然近在咫尺,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命运的转折,他们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良久的长安,并且可以生活在这里,而不再是在洛阳城被欺负的没爹的孩子。
所以兄妹二人和自己的娘一样,也是在十几岁的时候来到了长安城,只是他们此时的境遇和当年的武顺相比那就是天差地别,因为他们的姨娘已经从武昭仪一路狂奔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有一个姨娘是皇后娘娘,这是何等的光耀。
现在他们听着武顺的教导,想着自己以后就能进宫,也就更是兴奋,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能进宫的那必定是大人物,有权有势的大人物,自己现在也有机会成为这其中的一员,这怎能不兴奋。
说着说着武顺就说到了李贤的身上,武顺告诉贺兰敏之兄妹二人李贤还小,他们平时一定要照顾好李贤,李贤每天什么时辰吃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事都要回来告诉自己。
妹妹贺兰毓之不明白娘为什么要慎重的嘱托自己做这些事,这都是宫里的尚宫女官和嬷嬷做的事。
武顺眼色一横,厉声道:“如果你们不愿意听娘的话,那就不用再提进宫的事。”
贺兰毓之哪里见过温婉的娘这么发脾气,明明刚刚还是好好的,一提到李贤的事马上转眼间就变了态度,也就不敢再言语。
一边的贺兰敏之则是眼神莫测的看着自己的娘,贺兰敏之不是妹妹贺兰毓之,他知道了一些妹妹不知道的事,只是他现在不知道该不该说出来。
武顺则是继续说着兄妹两照顾李贤需要留心的事,而没有注意到儿子莫名的神色。
只是没有人知道武顺的这么一招曲线救国却救出了一段真正的孽缘,不只是孽缘,也算是因果,以后结出的果都有迹可循,这是后话。
李治第一次在武皇后的立政殿见到贺兰敏之兄妹的时候,二人还都是十几岁的年纪,贺兰敏之已是以为形象英俊的少年,而看到贺兰毓之的时候李治几乎一愣,笑着道:“她的长相似乎跟皇后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