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225章 人会有好人和坏人 缘会有良缘和孽缘

第225章 人会有好人和坏人 缘会有良缘和孽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武皇后看着贺兰毓之,自己的这位外甥女,姐姐的女儿,样貌和自己还真是有许多相似处,尤其是自己十几岁的时候。

武皇后笑着道:“皇上好眼光啊,臣妾姐姐的女儿就跟臣妾留着一样的血,跟臣妾长得像也是应该的,只是时间过得真快,臣妾现在也三十二岁了,而毓之还是臣妾十几岁时候的模样。”

李治这才笑着点头道:“时间的确过得很快,不过朕还是喜欢皇后现在的样子,母仪天下自该有母仪天下的样子。”

说完宠溺的看着武皇后。

第一次见到皇帝的贺兰兄妹二人则是偷偷地抬眼看着高不可攀的皇上和皇后姨娘,尤其是贺兰毓之,在李治说她长得像武皇后的时候心中也是一喜,这是与有荣焉。

二人在见过李治之后就很快退出房间,李治让内侍监安排人好生照顾兄妹二人,对于武顺被逐出宫之事李治对武皇后还是有一些亏欠,能补偿在贺兰兄妹二人身上也算是弥补一些亏欠。

内侍监带贺兰兄妹二人走后屋内只留下了李治和武皇后二人,李治还有一些政事想要跟武皇后商议,这在早年太宗皇帝也是这么和长孙皇后商议的,李治小时候被长孙皇后养在身边也形成了这样的认知习惯。

李治向武皇后说到了自己想要再对西域突厥动兵的想法,上一次以程知节为首,苏定方和王文度为辅,三将出兵西域之事李治就是一意孤行,力排众议,这才有了这一战,但在大唐先赢两场的情况下,王文度矫诏致使唐军西征一事功亏一篑,归朝后虽然王文度被治罪,程知节也被牵连,但战事结果已经不可改变,突厥阿史那贺鲁部依旧是大唐不可忽视的敌人,李治一直铭记于心。

李治说起此事武皇后也记着,因为王文度之所以会矫诏就是因为此战是李治和朝臣们的一个赌局,当时李治想要立自己的儿子李弘为太子,而朝臣却希望立王皇后支持的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为太子,难以决断之下这才有了这一战,所以在战事中,代表王皇后出马的王文度见代表李治出马的苏定方屡立战功,怕输了在朝堂的“赌局”,这才有了矫诏一事,虽然王文度此举是白费力气,到最后不但他自己输给了苏定方,王皇后也是输的一败涂地。

现在李治又提到了西征突厥的事,现在李治和之前的处境已经大不同,他相信朝堂上会少很多的掣肘,并且李治的想法是这一次西征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那就是以苏定方取代当初的程知节为主将,此战由他全权负责,李治相信自己的眼光,他相信苏定方,要知道苏定方可是由自己一力发掘的人才,而不是父皇给自己留的遗臣,不是父皇的恩泽。

说起西征一事武皇后忽然有了一个顺水推舟的想法,说不定正好能接着这一战的机会报此前德妃造谣的一箭之仇。

武皇后道:“皇上想要对西域突厥人出兵自无不可,但臣妾还有一点想法想要告知皇上。”

李治道:“何事?皇后可说。”

武皇后道:“是攘外必先安内之事。”

李治道:“怎么攘外必先安内?”

武皇后道:“臣妾说的是此前有人谣言非议皇上之事,若是再有人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只怕会动摇军心,为西征突厥之事生不利。”

李治明白武皇后的想法,之前他也的确被谣言困扰,就算是自己已经把谣言的另一个人逐出宫,但李治依旧感觉自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虽然他知道谣言从何而来,内侍监早就调查出了谣言可能得出处,但无凭无据就算李治是皇帝也无可奈何。

武皇后接着道:“谣言一事还不是有一些宵小想要影响皇上的颜面,就算臣妾不说皇上也该猜测到是何人所为,这是他们对皇上“还政于朝”的不满,有些人权力在手中抓的时间久了自然不想放手,可是他们却忘了这权力本就是属于皇上的,他们只是被先帝委托的顾命之臣,他们本该辅佐皇上,但有人却想窃取皇权,皇上,臣妾听说朝中的某位重臣举贤不避亲,家族中已经有多人官居四品以上,儿子皆任要职,族中子弟乃至祖孙也都门荫不断,坊市都有流言蜚语说是:朝重臣,独一人,一门高官数十人,遍布京华各衙门。”

武皇后越说李治的脸色越难看,什么朝重臣,独一人,这说的不就是长孙无忌吗?

武皇后看着李治的脸色继续“小心翼翼”的道:“这些话虽然是流言蜚语,但它的影响也不可小觑,陛下兴办科举取士就是要唯才是举,知人善用,现在却有人散步这样的留言,臣妾却以为这些谣言是有人在刻意针对监国大人,监国大人与国有功,门荫些许子弟也是情理之中,但陛下也要顾忌天下人的悠悠众口,毕竟这些受门荫的人也是良莠不齐,就是他们凭白玷污了监国大人的名声,比如那些在朝堂上贼喊捉贼之人,陛下以为呢?”

贼喊捉贼?

李治自然也知道武皇后说的朝堂上贼喊捉贼的人是谁,不就是一边散步谣言,一边假惺惺说追究谣言的长孙祥和高履行等人?他们不知道自己拙劣的表演早就被李治看透,武皇后说得对,这些被门荫的人的确良莠不齐,是该整治一番,给他们一些教训。

李治道:“皇上有什么想法?”

武皇后道:“为了避免这些人继续败坏监国大人的名声,臣妾建议陛下把这些人委派出长安去各个州府历练一番,这样也好让他们知道处置政事的不容易,而不是上嘴唇碰一下下嘴唇,不是今天弹劾,就是明天谏言,好像皇上治理天下都要看他们的脸色,是该让他们体验体验事必躬亲的道理了。”

武皇后一番话说到了李治的心里,武皇后说是怕监国大人的名声被这些人败坏,实际上还是要清除这些对李治在朝堂上的掣肘,朝堂上尽数是长孙无忌的人李治不就得看他们的脸色?不是弹劾就是谏言,自己好不容易贬谪了一个褚遂良,但现在上还有韩瑗来济,中还有长孙祥,高履行,至于下那就更多。

这一次正好借着出兵西域的机会清理一番,武皇后的确找到一个好机会,李治也开始琢磨这件事应该怎么安排才合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