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王立武再次被提上话题,只是众臣都感觉到了这一次李义府提出废王立武之后朝堂的气氛已经不同以往,因为开局李弘的婚事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果然在李义府站出来后,不变的依旧是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袁公瑜等人,变的首先就是卫尉少卿杨思俭,他即将是李弘的亲家,废王立武立的是李弘的母亲武如意,李弘还有可能成为太子,这些原因都是杨思俭站出来表示支持皇上的原因,在杨淑妃联络前隋旧臣的时候杨思俭代表很多人就站了出来,都是前隋的旧臣,杨思俭的女儿就成了李治的儿媳,这是李治对杨思俭站出来表示支持的回报,在杨思俭之后又是很多朝臣站了出来,他们都是支持杨思俭的人。
杨思俭能够站出来自然也是杨淑妃这个前隋公主的功劳,没有她的助力这些人是不敢站出来的,这些朝臣给了反对废王立武的长孙无忌等人第一刀,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多年,什么时候遇到过这么多反对他的人?这就是杨淑妃和前朝旧臣对长孙无忌的反击!
事情还不止这样,在杨思俭等一众臣子站出来以后朝堂并没有安静下来,而是越王李贞也站了出来,作为大唐宗室李贞直言王皇后娘娘无子就是她作为皇后最大的德不配位,与其这样倒不如退位让贤,选择一个适合的后妃为皇后,后宫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妃嫔存在。
李贞的言外之意自然也是废王立武,只是作为宗室李贞还是说的比较含蓄,不像李义府这样明目张胆,废后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李贞作为李姓宗室还是顾忌到了李治的颜面。
李贞能站出来自然不是无缘无故,有荆王李元景,江夏王李道宗,吴王李恪的前世之师,李贞也害怕长孙无忌,这些李氏宗亲不知道比李贞强大多少,都被长孙无忌给收拾了,李贞哪能不怕?但李贞得到了自己的娘的指使,他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好在他的娘告诉李贞情况不会太坏,李贞看到了杨思俭等人站出来也是放心了很多。
李贞的娘就是燕德妃,现在的越国太妃娘娘,是她让自己的儿子站出来支持废王立武。
在李贞站出来后接连又是几位李姓宗室站了出来,长孙无忌把持朝臣不止打压了前隋旧臣,打压最严重的还有他们这些宗室宗亲,现在他们看着机会也就站了出来,其中也有一些和燕德妃家族交好的朝臣,他们也被燕德妃拉拢。
这些人是反对长孙无忌的第二刀。
在这些人之后又是一些朝臣站了出来,这些朝臣也许没有什么归属,只是不满朝堂被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世家把持,或者也有一些是见风使舵的人,也就站了出来支持皇上废后,这些零零散散的人就是反对长孙无忌的第三刀。
长孙无忌震惊的看着朝堂上站出来的众多朝臣,他居然不知道朝堂不满自己的朝臣有这么多,差不多都占据了朝堂的半数,看起来蔚为壮观。
长孙无忌现在还不知道出现这件事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两个女人,是长孙无忌为自己过去刀下不留情还债。
坐在龙椅上的李治一扫往日的颓势,看着眼下的朝堂很是兴奋,这才是自己应该有的朝堂,这才是自己把“废后”摆上朝堂应该出现的情形,而不是“某人”的一言堂,自己这个皇帝只能无奈的眼看着,现在站出来支持自己的朝臣或许官职,权力还比不上长孙无忌等人,但至少人数上已经不是劣势,这已经不是长孙无忌可以无视的局面,长孙无忌不言不语的缄默“冷处理”是注定要失败了,有朝堂将近一半的大臣赞成的事,长孙无忌还怎么保持沉默?长孙无忌不处理都说不过去。
褚遂良,韩瑗,来济,于志宁等人也不知道“废后”的事情本来好好的,怎么就会这样情势急转直下,他们赶紧看向长孙无忌,只是李治这样的突然袭击也把长孙无忌打了个措手不及。
可是长孙无忌就是长孙无忌,他可以措手不及,但不会因为措手不及乱了分寸,自乱了阵脚,他不会迫于眼下朝堂这么多朝臣支持李治废后就屈服,而是快速的思考出了有利于自己的良策。
长孙无忌道:“皇上,既然这么多朝臣都建议“废后”一事,那按照老臣的想法,可以把此事交由中枢审议,这样也可以不用每次浪费朝议的精力,不知皇上是何意。”
大唐三省六部,中枢七宰相,基本上都在长孙无忌的掌控之下,所以长孙无忌看似通过了朝臣“废后”的谏言,实则是想把废后的事拦截在自己能把控的中枢,这样李治想要废后还是不可能,这就是长孙无忌眼下想到的以退为进之策。
李治皱着眉头看向长孙无忌,李治自然也明白长孙无忌的打算,可是朝堂决议不下的事交由中枢审议这是惯例,李治也没有办法,但至少废后的事已经眼看着往前推进了一步,李治只能答应了长孙无忌的提议。
在今日的退朝之后褚遂良,韩瑗等人马上就到了长孙府上议事,他们需要搞清楚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情况让他们从主动变成被动的。
至于其他的朝臣退朝后也没有闲着,今天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去处。
于是长孙无忌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已经隐居长安多年的先帝杨淑妃娘娘府上多有朝臣来往,还有就是先帝的燕德妃娘娘从洛阳回到了长安城,府上也是人来人往。
长孙无忌才知道今天的事李治早有预谋,背后之人居然是杨淑妃和燕德妃,难怪会出现这么多前隋旧臣和宗室站出来。
长孙无忌没想到自己在知道王皇后和长孙德妃不能怀孕的真相后自己还没有对李治“出手”,李治就已经先对自己落子宣战,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倒是想要看一看自己这个仁儒的外甥有多少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