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李治没想到高阳公主这一次并不是闹脾气,而是打着自己的算盘,不是那么容易善罢甘休的,也可谓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连个房遗直都斗不过,那还说什么斗长孙无忌呢?
于是在李治还在拖延的时候,高阳公主已经不愿意苦等,一开始册封妃嫔的事高阳公主也就认了,但这件事过后高阳公主眼见李治依然没有反应,就越发的等得不耐烦。
毕竟时不我待,新城公主的婚事是在七月,现在已经接近六月,高阳公主想要安排好房遗则的婚事,甚至还想婚礼安排在同一天,那么她就需要在这之前让房遗爱替代房遗直,不然只怕房遗则的婚事就会发生变故,所以留给高阳公主的时间并不多,这也就不怪高阳公主等的有些迫不及待了。
高阳公主在久等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也就豁得出去直接去找李治询问这件事的结果,开始的时候李治还会当做家庭矛盾劝慰两句,什么要爱惜自己长公主的颜面,这种事传到坊间不好听,什么家庭矛盾都是小事,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把这种事告御状李治也没有什么办法。
可是好说歹说都不起作用,李治不知道高阳公主是怎么下定这个决心的,简直就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把房遗直罢黜下去,可是李治压根也做不出这种事,因为公主和夫家不和,皇帝直接罢黜了夫家的国公爵位,这种事李治自己想想都害怕,万一做了这个决定,李治认为自己会跟历史上一些有名的昏君一起遗臭万年,比如晋朝司马家的皇帝,还有何不食肉糜的皇帝。
也许史书上会直接写,永徽三年,大唐皇帝李治因为长公主高阳在夫家房氏吵架,并且被比于牝鸡,最终昏聩之下,罢免了房氏房遗直梁国公的国公爵位,实乃昏君云云......这可不是李治的政治目标,李治不求自己能成为父皇那样的一代明君,但至少也不会向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昏君靠齐。
为此李治没少跟如意,此时的武昭仪在后宫吐槽高阳公主,如意当然也认识高阳公主,在崇文馆侍学时期,当时如意被齐王李佑和其他皇子调戏,还是高阳公主用对皇子的一记耳光替如意解围,高阳公主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如意,而是因为如意是太宗皇帝才人身份的女官,这足够如意对高阳公主印象深刻了。
再后来如意为了避开太子李承乾,侍奉在李世民身边,如意也是见过高阳公主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高阳公主哭闹着想要代替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的事,当时就算是身为皇帝的李世民都拿高阳公主没办法,再后来如意被安排“出使”高句丽,也是看到了高阳公主和文成公主的生死离别。
再到后来相见就是太宗皇帝驾崩一年之后的周年祭上,高阳公主性格跋扈,趾高气昂,就连皇后王婠都不得不避其锋芒,卑躬屈膝,郑珠贤和萧未央更是话都不敢说一句。
现在又听到高阳公主的消息,居然是想要谋夺长兄房遗直的国公位。
如意不禁感慨,这个女人还真是传奇啊,高阳公主是如意到现在见过的最高调行事的女人,虽然不是权位最高的,在太宗时期,后宫还是四大妃的天下,韦贵妃、杨淑妃、阴德妃和燕贤妃,论跋扈、霸道就是阴德妃,但不管怎么样都没有一个人像高阳公主这般肆意,如意只能劝解李治惹不起就躲得起。
李治也明白如意的意思,眼见对高阳公主千般劝说无效,自己又不能明令高阳公主不要来紫宸殿告御状,万般无奈之下那就只能眼不见心不烦,李治开始躲着高阳公主跑,为此特别在宫门口安排了一个通风报信的内侍,眼见高阳公主过来自己就躲起来。
可是话说能躲过初一他也躲不过十五,高阳公主只是霸道,但并不是一个蠢货,相反她很聪明,不然也不会成为太宗皇帝最喜欢的女儿,李治这样的小把戏没耍了两回就被高阳公主给看穿。
面对自己被李治这样的糊弄,高阳公主完全没想着给皇帝留面子,只是虚晃一枪就把盯梢的内侍给抓了个人赃并获,并且高阳公主为了逼迫李治赶紧对自己的事下结论,直接让人拉着内侍就到李治面前对峙。
李治没有等到盯梢内侍的汇报,自然也就躲不开高阳公主的堵门,被高阳公主抓了个正着。
李治尴尬的看着站在不远处的高阳公主,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皇帝也会做贼心虚,做了亏心事也怕鬼敲门,这就是怕啥来啥,所以有些语塞。
高阳公主面色不虞的先开口道:“皇上,本宫听说就算是一个普通县衙小小的九品芝麻官,面对百姓的诉求也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是躲着跑,这是我大唐官员的职责所在,所以我不懂,皇上为何面对本宫的御状就能做到视而不见呢?皇上这样做是否合适?合情?合理?”
高阳公主一串儿合适合情合理更是把本就尴尬的李治搞得下不来台,眼下自己躲着跑的战术也已经被识破,李治就无计可施了,即惹不起,现在又躲不起,那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李治无奈道:“事情朕都明白,只是朕真的对处理这件事没有什么好办法,不知皇姐可有什么想法?”
高阳公主面无表情道:“皇上,本宫的想法都已经写在御状中,梁国公房遗直德不配位,折辱本宫颜面,藐视皇家威严,虽然不用大惩,但不能没有小戒,其他的本宫就不再追究了,这就是本宫的想法。”
李治听了高阳公主的话也是苦笑着摇摇头,好一个“不用大惩,只是小戒”,一个小戒就是罢黜一位国公的爵位?这要是小戒的话?那什么还是“大惩”?并且还是其他的不再追究,房遗直要是国公的位子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值得继续追究的?李治对高阳公主的想法只能无奈的摇头。
这件事李治自己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啊,什么都不做是躲不过高阳公主,如果做了那就是遗臭万年的昏君。
要不说人在极限逼迫之下会有奇思妙想呢,在自己左右为难的时候李治终于急中生智,领悟了祸水东引,找人背锅的至高秘技,既然自己管不了,那就让别人在其位谋其政吧,到时候出了问题再追究责任就行了,重要的是把自己摘出来,还要做到有理有据,合适合情合理!
李治马上道:“好,这件事朕一定要管一管,来人啊,宣召宗正寺卿进宫,这件事涉及到了皇姐,那就是宗室的事,让宗正寺卿来评断最为合适。”
高阳公主也看破了李治“嫁祸于人”的想法,但并没有什么失望,没有足够的准备高阳公主不会这么兵行险着,李治拖了这么长时间,她早就有李治不会管这件事的心理准备。
而宗正寺卿这个官职就是为了管理宗室事务而存在的,所以一般都是由宗室之人来担任,现在的宗正寺卿就是江夏王李道宗,李道宗不就是高阳公主自己人吗?这就是饿了饭送到嘴边,困了枕头送到身边,所以高阳公主面对李治找的背锅侠反而微微一笑。
事成了!
高阳公主对此早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