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究欣喜地说道:“经淳于先生这么一讲,《推背图》的43象,这都全讲得通了,包括那句,最难理解的---惟有外边根树上。”
淳于溷问:“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老学究说:“老朽想,这一句,实则隐藏了两个字。”
淳于溷追问:“那两个什么字?说来听听。”
老学究道:“老子曰,‘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也就是说,身处乱世,古人视‘右’为上,视‘左’为下;而‘上’又是‘外’,‘下’又为‘里’。
你看,那句‘惟有外边根树上’中的‘惟’的右半部,加上‘边’的根部,恰巧合成一个‘進’字;而‘树上’,还是指‘樹’的右边,是个‘尌[zhù]’字,‘尌’同‘驻’。所以,这一句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
两位老人笑的像孩子,仿佛是发现了什么端倪。
朗朗的笑声,引发了飘飘姑娘的好奇,她过来问:“师父呀,恁俩笑啥?”
淳于溷止住笑,说:“我俩……笑王奕博呢。”
任飘飘纳闷道:“笑他什么?”
淳于溷:“他这唱的什么呀!”
任飘飘:“郭有才的那首《诺言》。”
“我知道是《诺言》,”淳于溷转头跟老学究说,“你看,现在的歌曲,这歌词……这都在表达些什么呢!
什么‘无奈人在风里人在雨里人在爱的岁月里漂流’;什么又是‘你我不能从头不能停留不能抗拒命运左右’?”
老学究也轻蔑一笑。
淳于溷告诉任飘飘:“你让奕博,唱岑参的那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给唐老先生听一听。”
任飘飘转身离去,告诉王奕博,师父不让唱《诺言》了!她找出苏阳的《凉州词》版本做伴奏,又用“古巴小鼓”为他加强气氛。
王奕博也搜索出岑参的这首诗词,照着唱:
[歌曲]“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唐老先生道:“中华民族自视为龙的传人,但命运多舛。既然我们是龙的传人,就有龙的内质---每每命运处于危在旦夕时,就需要隐藏自己,等待时机,崛地而起,重返世界巅峰。
俗话讲:能大能小,是条龙;只能大,不能小,是条虫。这就不可避免,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是跌宕起伏的。
而当中华民族危难时,那个隐藏之地在哪儿呢?就是你徒弟唱的这首歌曲中的‘凉州’。
凉州,就是现在的武威,它是‘五星出东方’中的‘东方’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也是中外商人云集的中心城市。
自汉唐起,就形成了‘一扬[扬州]二益[成都]三武凉[武威]’的三足鼎立局面,就如同现在的‘北上广’。
每每有伟大人物的出现,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弯弯月出挂城头。”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城头月出照凉州。”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凉州七里十万家。”
[歌曲]“哎呦~哎呦~”
[和唱]“胡人半解弹琵琶。”
唐老先生说:“自从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取得了这座城市,中华民族从此便走向了世界之巅。
第一个让中国辉煌的关键人物,便是张骞。
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开通后,凉州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而且也是关内外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汉朝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而凉州则是从长安向西的必经之路,扼住了凉州,就等于扼住了丝绸之路的咽喉……
这条路,使得中国民族繁华了500年。”
[歌曲]“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