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笛子好学吗?
再比如说,你为什么要送我笛子啊?
把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偷偷藏在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当中,把该问题也无关紧要化,从而更容易得到被问者的真实答案,这便是二丫耍的小小处事学问。
可惜,她这点三脚猫的话术属实是不太够看。洛魂只是话少,惯常沉默寡言,并不代表他不懂话术的花招。相反,作为常年混迹江湖的独行散修,他对于这些话术更为敏感,二丫这点小心思,可还瞒不过他。
不过,也可以算是二丫成功了吧,他本就没想要隐瞒什么,直言道:“你想学我的剑,我教不了。但我曾学过笛子,虽对声乐无共鸣而不曾学成,但掌握了制笛的本事,制成一把,未尝不可自娱。”
“为什么?”
“无情剑道,死路一条,我的路走不通的。但笛子,会不会不要紧,自我顺心便可。”
“我觉得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
“不想说便罢了吧。”
“我只是觉得,你需要什么作为寄托。我除了剑,只会做笛子,所以便这么做了,没有什么别的特殊理由。”
话罢,二丫沉默了,洛魂也没有再多说什么的意思,继续埋头刻着笛子的按孔。
而二丫心潮起伏,鼻尖也再一次有了酸涩的意味。
片刻之后,洛魂终于把那青翠的竹笛制成,净去竹屑灰尘之后,送去嘴边,送气吹奏。一时间,便有如叶尖上的风儿似的乐声,从竹笛中淌了出来,转音之下,便又如高山雪松般清寒,触底反起,好似解冻春风般暖色三千里。
明明不成曲调,只是在试着音准,但这悠扬的笛声,在数百年的记忆中自在地荡漾着。
二丫紧紧盯着洛魂,似乎怕他吹着吹着便从以地上谪仙的身份飞升了回去。她虽不懂音律之道,但一首好的曲调,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做到雅俗共赏,她的确品不出曲调的好究竟好在哪儿,但她只要也觉得好听,那便足够了。
——虽说这只是试音准的尝试,本就不成曲调。但念在他们二人对声乐这方面都没有任何建树,也便不必苛责他们了。
试音完毕,洛魂转了转手中的竹笛,以水净之,便将此物递给了二丫。
“那哥哥你呢?”
二丫攥着竹笛,眼眸亮晶晶地看着洛魂,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小丫头得到礼物时的激动心绪。
“我有自己的。”
洛魂又摸出来一把笛子,置于掌心中展示。笛子通体棕褐色,笛尾还坠着流苏。这质感似乎也是竹子制成的,只是用的是已然褪色的老竹,但那苍劲的色彩依然述说着在无情时光中的不屈,意志亦不输青翠的新竹。
“哥哥真不会吹笛子吗?”
二丫微微偏头,有些怀疑地问道。方才试音的那短调明明很好听,可哥哥为什么说他不会呢?
“不会。”
洛魂坦言道。
他的确不通音律,不然也不会在许久之后发生某位圣女殿下耐心教他弹琴却痛失三把瑶琴的故事了(第2卷第168章)。
“但一些基础要领,或许能让你有所入门。”
此话一出,二丫的眼中又开始亮起了光。
他果然会!
还不清楚自己又让二丫起了什么误会的洛魂顿了顿,捋清了脑中思路,便将自己那为数不多的记忆淡声托出——
“首先是姿势,持笛时身子骨须正直而不僵,双脚平放,肩膀放松,双手平稳,五指自然放松覆盖孔位。
“再者是气息,口型须紧闭为小孔,以此控制气的流向与速度,气息应稳而匀,避免出现过犹不及的送气。
“尔后,便要从音律的基本要领出发了。如各个音的音阶及相应指法,颤音、滑音等装饰音的应用等。
“无论何事,皆须有全神贯注的态度与持之以恒的决心。稍有天赋者,加之一以贯之的勤奋,便终有成就。”
二丫听得很认真,每一个短句中的停顿,都会用力地点头以表自己好学的态度。
可洛魂脑子里装的这方面的东西着实不多,他是个实干派,制作工艺这种事倒是能信手拈来,但对声乐本身是真没天赋,故而也只能挤出这点要领。
“哥哥说的这些,可以试试吗?”
二丫睁着那双翦水秋瞳,有一种名曰希冀的光自此而生。
洛魂神色如常,淡声道:
“我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