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问山海[探案] > 第52章 真假丹青

第52章 真假丹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余光瞥见木匾上“同心斋”三字,沈鹤发觉自己还是被旧日记忆所困,竟于无意中失了言。

那位秦氏小姐久居京城,怎会知晓临安的点心呢?

苦涩之余,他轻轻一哂。

京城与临川,相隔千里。北上运河,是为逆流,坐客船的话,要花上半月时间。当两岸青山消逝在天际时,就到了广袤的平原,王都的所在。

京城不是临川。那里没有同心斋,也没有荷花酥。尽管它比眼前这座城池更繁华,但它并非他的故土,北镇抚的那间屋子,也不是他的家。

可临川城中,他的家已然不在了。

记忆中那个天真可爱的人,她的影子正在逐渐淡去。总有一天,他再也无法凭借两盏河灯,在幽幽灯影中与她们相触。她们就像那灯一样,逐流水而去。

母亲曾说,给他取名为鹤,是因为临川城外有青山,名为“别鹤”。

画仙销声匿迹于此山中,传闻他羽化登仙之日,一群仙鹤从东海而来,渡水穿云,在山头徘徊,久久不散。

最终,为首的那只仙鹤驮着画仙,去了凡人所不能及的地方。青山不过顽石,却因这桩轶闻得名别鹤,有了几分瀛洲仙山的风范。

母亲说,鹤是忠贞之鸟,从一而终。她不求他能“鸣于九皋,声闻于天[1]”,唯独希望他做君子,以忠义为先。

然而世间从来没有仙境瀛洲,画仙不过肉体凡胎,如何得以长生?秉持“忠义”二字,若逢乱世,便会被吞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从太初二年起,他守着那点摇摇欲坠的心中义,强撑到了现在,却被同心斋的一碟点心,再次搅扰了心神。

郑氏见他不语,还以为是自己想错了。

往日这荷花酥不是什么贵价点心,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时有此物。将军素来疼爱膝下唯一的女儿,或曾买过同心斋的荷花酥,寄往京城家中呢?

她生怕自己的言辞令少女想起尚且身在诏狱的将军,便换了个话题,道:“城中不太平,妇人今日不该带小姐走这么远的。我们早些回去罢。”

-

秦凌羽步行去了关帝庙,找到正在廊下若有所思的军医。

接着,叶泉对她说,张易死了。

她想起清晨那两扇紧闭的店门。即便去到与墨风堂相邻的院落,也听不见店中有任何动静。

或许只有张易已死,才能解释这一切了。

她也有消息告诉叶泉:“魏沅的《山居图》,被张易转手了。”

一片被日光烤得焦黄的叶,打着旋儿落在二人脚边。沉默中,她的心却落在实处,意外地平静。

“查案这种事,北镇抚的人再熟悉不过了。老夫懂医,却不通此道。”叶泉注意到她的变化,道,“此事应与将军无甚关联,但你如此关注,是想到了什么吗?”

“今晨,我去了另一家书画铺,那里的伙计给了我不少启发。我问你:若想断定一幅画作的由来,你会先看什么?”

叶泉觉得她问得奇怪,未曾细想,就答道:“我虽是粗人,也知道看画须看落款。”

“正是如此。”秦凌羽拾起落叶,透光可见其脉络,“世间不可能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尽管它们长得极为相似,从始至终,都有着细微差别。古画可仿,往大了说,仿的是景物;往小了说,仿的是印章笔迹。”

-

画师嘴唇干裂发白,被人扶着,喝了半碗水,才有了回答问题的力气。

“张易让你仿的画,可是魏沅的《山居图》?”

秦凌羽盘膝而坐,看画师吃力地昂起头,回应道:“你……是从何处得知的?此事只有我与公子知晓,绝无第三人得知。”

“我不仅知道张易让你仿《山居图》,还知道他以真迹之名,将你仿画的《山居图》卖给了别人。”

此话一出,道童连瞌睡都不再打了。

“这怎么可能?”画师哑声道,“公子信重我,才将真迹给我,让我临摹学习。《山居图》仅此一幅,墨风堂立足临川,全靠它的声名。”

可怜之人,被他人利用,不自知外,竟还维护于他。

秦凌羽心中感慨,但对外道:“墨风堂门外,你遭人毒手时,可曾想过为什么?临川还有很多画师,他们也日日埋首案边,临摹名家画作,为什么他们没有被如此对待?”

“这……”画师喏喏,不知如何辩驳。

“这是因为,买主知道自己以购买真迹的价格,购回了一幅价值低于其千百倍的仿画。张易给你真迹的时候,并没有告诉你卖仿品的事,对不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