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常朝,帝深忧北境暴动,恐城防有失,关外蛮夷趁机扰边,届时内忧外患,北境大乱。
欲着勇谋、威望俱高者回边领军,察修边防工事。
群臣进谏,多推举镇北侯前往,帝允之,遂钦点镇北侯急赴北境,平乱安民。
辰月十一,天使携圣旨入侯府。
…
正门大开,众人皆立于门前,目送禁军护送车驾渐行远去。
王老太君站在最前处,脸色霎时黑下来,狠狠瞪向身侧站着的人。
再瞥向他手上捧着的圣旨,目光刮过那金帛玉轴,冷哼一声,身旁的甘嬷嬷立刻上前,扶着她回府。
其余人不敢先动,谢砚深面容冷淡,回身移步跟上。
…
润安堂。
甘嬷嬷挥了挥手,珠帘掀起,婢子端着热茶奉上,而后快步退出。
谢砚深坐在下首,默然饮茶。
“朝廷这么多武官,偏偏派你!”王老太君松力撑在案上,扶额怒叹,
“北民生性直悍,故而北境多有动乱,有什么稀奇,怎么出了点事就要让你回边?那帮征虏将军、平北将军,都是在北境吃空饷的不成!”
人才回来多久,就又一道圣旨调回去了。
这一走,天知道何年何月才是归期。
时间长了,长信宫太皇太后那边如若出事……
王老太君越想越恼,猛地拍案:“谢氏为大昀尽心尽力,陛下就不能体恤一二,缓些日子?你的亲事——”
“母亲,”谢砚深淡然打断她,“令有缓急,当以国事为重。”
王老太君没他那么从容,冷静不下来:“可你的婚事怎么办?你这一去,是不是又要三年五载不回来?”
“你年岁已经不小了,再没个消息,我如何向你父亲交代,你也无颜见你祖父祖母!”
提到故去的宁国夫人和老侯爷,谢砚深的面色有了变化。
眼神沉了下来,但还未说话。
王老太君看见他这副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深呼吸好几回,才平了气。
心下思索几番,眯起眼:“我不同你绕弯子,那日花会,梅府的幺娘你也瞧见了,人家的女儿是千娇万宠出来的,品性良佳,一家好女百家求,不是钟家那等死缠滥打的,非要你不可。这些日子你不松口,梅府早相看了别家,我老婆子纵使想再求,也没脸了。”
“依我看,如今,只有庆姗……”
谢砚深冷声:“母亲,无需费心了。”
“我绝不可能迎娶安平伯之女。”斩钉截铁。
甚至不再唤赵庆姗“表妹”。
王老太君一噎,怒从心起:“你这是什么意思?!上回你蛮横,打伤庆吉,你姨母姨父不追究,捧着你,你反倒不念他们的好?庆姗哪里不好,知书达礼,还配不得你了?”
“那你想要谁?莫非,你还想着珠玉院那个?!”
本是激动下的怒言,但真脱口而出后,思绪像是骤然打开。
王老太君脸色大变,怒目圆睁,盯紧眼前的人。
却瞧见他冷然垂眸,并不反驳。
心中还有什么不明白。
“……怎么?”王老太君声线都有些气怒的抖,“我说中你的心坎了?”
“你果然对那个孽女有心思。”她点着头冷笑。
上回四时园,她急怒之下的骂言,谢砚深听完,一言不发就走了。
他心思深,少言寡语,故而她也瞧不透他到底是默认,还是大吵过后,根本不想再与她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