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10.11
这个中秋节,小美他们既没去姨婆和叔叔那里,也没去大姨家。其实自打搬到这儿以来,他们还没找机会去看望过大姨呢,主要是因为大姨家住得比较远,来来回回一趟挺费时间的。
对此小美妈倒挺通情达理的,她知道三闺女一家刚搬到新地方,很多事情都需要慢慢来处理。所以她觉得去孩子大姨家的事不用急,早去晚去都行。并且让写信时告诉小美,等他们安顿好了,得空再回去看看,或者等老俩口去岛城时再说。
至于姨婆和叔婶那边,小美觉得来时才刚去过,这么快又去打扰他们不太合适。毕竟农家人每天都有不少活儿要忙,平繁上门叨扰确实不太好。
“等以后爸妈来的时候,再两下里都去看看吧。”
小美只能心里这样想着。
她二姐在信里提到她迟到的事,让小美感到有些意外。看来以后自己给妹妹写信的时候要小心点儿了,有些事情还是别全倒出来的好,不然让爸妈知道了,肯定又要挨一顿狠批了。
不过她觉得二姐信中说得也很有道理,毕竟和领导吵架这事她确实不对,何况是在敞开门的办公室里,他们隔壁就是商场的会计室,那么大声,你让领导的脸面往哪儿搁啊?
当时小美的确有些生气,这又不是在行里上班,偶尔迟到一两次,她至于上纲上线么?本来她一个会计小白对刚上手的工作就够头痛了,还被经理各种的嫌弃看不上。
“你说你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会计,在这种小事上就不能对我这个新手多多包容体谅一下吗?”
“小赵,你出来一下!”
隔壁杨澜会计终于在他们办公室坐不住了,她来到隔壁门口招呼小美道。
“杨会计,你。。。找我有事?”
小美这才结束了与领导的争吵,忙过去问道。
“走,咱们出去说吧。”
跟在杨澜后面的赵小美以为她真的找自己说事,还没出商场的大转门,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会计,你找我什么事啊?”
“唉,你呀。。。”
杨澜拉着小美走到外面,在一处花坛边停下来,叹了口气,这才继续说道:
“这事本来我不想多说,但小赵你也是,干嘛非要和你们经理争个高低对错呢?毕竟人家可是你的直接上司。这么多人看着,万一事情传开了,被有心人添油加醋地乱说一通,对你有什么好处?”
“再说,领导能当面说你,人家也是真心为你好,总要好过那些暗地里给你穿小鞋使绊子的吧?”
小美这会儿也彻底冷静了下来,听了杨澜的话,觉得刚才自己和领导争执确实有点不对。
但她也觉得很委屈,自己又不是故意要迟到的,自从黎远山调市行储蓄部之后,时不时会到外面出差,接送儿子上下学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孩子又不是机器,怎可能事事都按她的要求来。有时你越着急着出门,越容易丢三落四,只好再返回去取,来回一耽搁,就有些不赶趟了,何况她还要提前去行里提货,7点40分前必须要到。
尤其每次上班路经塔山下的那段大弯道陡坡时,即便她再怎么着急赶路,万不敢直接带着儿子骑车往下飙。她自己倒是无所谓,摔了也就摔了,但绝对不能让孩子陷于危险境地啊。
每次要下这段坡时,她都是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慢慢往下走,小暄暄则紧紧拽着后车座跟在后面。小小年纪心眼颇多,担心他妈妈万一控制不住车把滑下去,一双小手格外小心的拉着后座不放。
“谢谢你啊,杨会计。”
小美看着杨澜真诚的笑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杨澜比小美还小一岁,但在处理事情上却比她成熟多了。她对小美这个会计知识几乎不懂的人总是倾囊相授。
“不要紧,反正我就在隔壁,遇到什么问题的话,可随时过来找我。”
杨澜会计个子中等,身上带着南方人特有的精明干练,和这里的姑娘有些不同。第一次见面时,她就表现得非常友好,让小美觉得和她相处起来很舒服,也很愿意和她交朋友。
所以,小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去隔壁找杨澜帮忙,有次连她对面的老会计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