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赵会计,你们办公室不是有懂行的人嘛,怎么老跑过来找我们商场的杨会计帮忙?我看啊,干脆建议你们领导把她调过去算了。”
“真是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下次。。。”
小美忙不迭地陪着笑脸弯腰道歉。
她还挺怕坐在杨澜对面的莫会计,倒不是说莫会计人不好,只是他个子特别高大,平时总是一脸严肃,说话时还常常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这让小美在面对他时总觉得有些不大自在。
“没事的,莫会计是在同你开玩笑呢,别理他。”
杨澜回转身打断了小美的道歉,笑容亲切的问:
“你这是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看到她那熟悉稳重的笑容,小美顿时安心不少,走上前赶紧把手中的《资金平衡表》递了过去。
“杨会计,你看这样填对不对呀?”
她对此也很无奈,金店刚成立,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没有现成的会计制度,更没有正式的业务规章。她一个英语专业毕业的人,不得不一边学一边做,去排除重重困难嘛。
而且身边又没人可求教,她不来找商场里的会计帮忙,还能去找谁呢?
找他们经理?小美想想都觉得不妥,试问有哪个领导愿意听一个笨手笨脚、不懂业务的下属在自己面前诉苦或求教业务方面的知识呢?
这不是自找不痛快吗?她可不敢去凑这个热闹,更何况经理本来就对她不大满意,有时候还会当着那两个柜员的面嘲笑她不太懂业务。好在那两个小姑娘很懂事,从来没有跟着附和,只是乖巧地听着,不说话。这也让小美对她们颇有好感。
两人的年纪跟小美教过的高中生差不多,她觉得和这样岁数的年轻人相处起来特别简单舒心。
“赵会计,你原来当过老师啊?”
有一回,其中一个看着她办公桌上压在玻璃板下面的一张张写着祝福语的明信片,抬起脸有些羡慕的问道。
“嗯,当过几年英语老师吧。”
“您太了不起了呀,赵会计,我在学校时,英语就不怎么好,有不懂的地方来您这里请教行么?”
另一个姑娘也露出了尊敬的表情,夸张的说道。
这让小美有些找回了昔日的傲娇,于是十分爽利的回道:“好啊,遇到不会的,来这里问我好了。”
“哼,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
虽然经理鼻腔里哼了声又小声嘀咕了一句,但小美也没咋恼她,人家说的对,目前看真没啥用。
这不,眼下如果不去找杨澜,她这个完全没有会计背景的人,怎么可能搞的懂《利润表》和《资金平衡表》这些复杂的东西呢?
金店里加上站柜台的两个小姑娘,总共才四人,而她在这方面是最不懂行的那个。还好那两个小姑娘对她这个过去的老师比较尊敬,见面也总是叫她“赵会计”,不过每次听的小美都有些汗颜。
这个称呼,用在她爸妈或者二姐身上倒还合适,但用在她的身上,总觉得有点不太靠谱。她想,可能因为在这方面感到有所欠缺才心虚吧,完全没有在校园时听到孩子们叫她“赵老师”有底气。
“我赞成你去,到金店当会计总比在调研科混日子强,还能多学点会计知识。”
丈夫黎远山很支持妻子去金店工作。“在银行,会计知识是最基本的,你要不懂这些,以后工作会很难开展的。”
最近丈夫黎远山正春风得意着呢,因为他帮大桥所搞的宣传专栏得到了他们行上级领导的认可,而且在行里的书法比赛上,他还获得一个奖项,最终成功调入了市行储蓄部宣传科。
现在的他干劲十足,像似浑身充满了动力。
小美也挺为他感到高兴的,以他的脑力和文笔,如果一直待在储蓄所当柜员确实有点可惜。还好上级领导及时发现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了更适合他的岗位。
“希望他能好好的在那里干,别再整天胡思乱想、搞一些让令人头疼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