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修改于 4.18
刚刚步入职场的赵小美,在教书这个行业里还没有像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样驾轻就熟。再加上她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这让初出茅庐的她感到肩头的压力着实不小。
还好在那段时光里身边有郝芸的陪伴,否则真的很难想象会是怎样的境况。
前面提到,在赵小美教学的第一个学期,教导处指派她同时负责高一年级的一个班级和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而整个英语教研组中,只有她一个人带三个班的课程。
子弟学校每年高一、高二各招收一个班级,以往这两个班级的课程都是由教研组长亲自执教。
她加入后,教研组长就把高一班给了她,认为“年轻人嘛,专业毕业的,正该多加历练历练”。
对此,赵小美也没办法,就是再有不愿和计较,以她一刚来小年轻,还能和人教研组长讨公道?
不过那个时候的她其实并未过多考虑这些问题,毕竟年轻气盛,顾虑不多,而且人也老实本分,对于领导的安排总是抱着“服从指挥、认真执行”的态度去应对。
这大概可以看作是他们那一代人身上所共有的鲜明特点,一种深深烙印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体现出了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独特态度与坚韧精神。
在那个年代,他们习惯于默默承受并积极履行职责,遵从上级安排,不轻易抱怨或抗拒,更多时候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付出努力,这正是那一代人身上的典型特质。
不像当今的一些年轻人,管你是来自组长或上级领导的任务安排,一旦觉得不满意,往往会选择直接表达不满情绪,先让自己痛痛快快地倾诉一番,他们普遍认为个人情绪的舒畅度至关重要。
小美觉得,或许她骨子里具备教书育人的天赋,在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前到中学实习的时候,初次登上讲台的她,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紧张情绪。
她在实习阶段的表现也赢得了班主任张老师的赞赏与肯定,事后想起来,小美内心有些小得意,尤其对自己讲课时的不怯场,颇感自豪。
如今再次站上熟悉的讲台,赵小美显得更加从容不迫。她想,可能是自己亲切友善的面孔以及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让她赢得了大多数学生们的喜爱。
她与学生们保持着和谐友好的互动关系,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不过于苛求严格遵守纪律,非得像其他老师课堂上那样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地聆听讲课。
毕竟,她教的可是非母语的语言课程,考虑到学生们都还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她确实不太忍心对他们过分的严苛。
虽然两个初一班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两年英语,但由于基础差异较大,教学难度并不比教零起点的学生更容易。
不过好在初一阶段是从26个字母重新开始学习,这意味着只要赵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去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并且采用一些创新且生动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两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并非难事。
对此,赵小美也是满怀信心的。
在教研组闲置已久的旧录音机被充分利用起来,平时不仅借助它来帮助学生们练习发音和听力,她还会抽空教孩子们学唱一些英文歌曲。
这一举措成功激发起了学生们更大的学习兴趣,进而确保了教学过程得以相对平稳顺利地进行。
然而在高一班级的教学上,小赵老师却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班级里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紧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课堂上她的额外关照或是辅导,这批学生基本还能勉强跟上学习的步伐。
真正让小赵老师头疼的是剩下的那一部分学生,他们对英语课程似乎早就缺乏兴趣,上课时无意间流露出的抵触情绪,看起来并非是短期形成,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顽固态度。
而且最让她担忧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音标和字母都书写不全,更别提能够准确的拼写或流畅的读出完整单词了。
赵小美刚开始接手高一班级英语教学时,尽管表面上大部分学生都在专注听她讲课,但实际上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至极,难以跟上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