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接着问:“陛下的兵跟楚国相比哪边更精锐?”刘邦说:“比不过楚国。”
陈平又问:“陛下的将领有用兵超过韩信的吗?”刘邦说:“没有。”
陈平说:“兵没有楚国精良,将没有楚国的厉害,却要发兵攻打楚国。这跟我们交战,我认为陛下这样很危险。”刘邦说:“那该怎么做?”陈平献计:“陛下您可以假装巡游云梦泽,抵达楚国西部边界陈县的时候召集诸侯来会见,等韩信拜见时,您便可趁机将他拿下。”
刘邦要到楚国的时候,韩信也感到了威胁,他想发兵反叛吧,又自认为没什么罪过;想谒见刘邦吧,又信不过刘邦,怕被擒获。于是有人建议韩信说:“大王不如杀了钟离眜再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韩信找钟离眜商议(有什么可商议的呢,就是想说你去死成全我吧,你又不准备盘缠让人家跑去别的地方,别的不说,赵佗那里人家自己独立呢),钟离眜也觉得自己眼瞎了,跟韩信说:“汉军之所以不来攻取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您想捕杀我去讨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着灭亡。”
这话有没有道理呢?应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钟离昧能打,多次搞得刘邦及手下屁滚尿流,跟刘邦誓死敌对,万一韩信任用他,给刘邦不知道能添多少麻烦。
但是韩信就是要当狗,还拿钟离昧做投名状,钟离昧大骂韩信说:“您不是一个有德行的长者!(你小子不是东西!)”最后只能自刎。
韩信果然就带着钟离眜的首级去见刘邦。而且是提前去的,刘邦还没抵达陈县,韩信就在郊外的道路上迎接他。
到底是殷勤还是想伏击,刘邦心里也没底儿,刘邦也预先安排了武士,一看见韩信来了,就让人逮捕韩信,把他安放在后车上。韩信大喊着说:“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绝良弓藏。’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当然也就该被烹杀了!”
这种言论影响很不好的,刘邦手底下还有好多人呢。为了逮住韩信,刘邦把能带的将领都带了比如专职司机夏侯婴、铁杆连襟猛士樊哙、还有名将灌婴、老跟班靳歙(白马之盟后封的十八侯排十一)、灵常(原项羽部下后投降刘邦),谁知道别的人会不会也兔死狐悲。
“有人告你谋反。”刘邦回过头对韩信说:“你闭嘴!你要谋反,姿态已经很明显了!”于是让武士把韩信反绑,给韩信戴上械具,闭嘴吧,再说多了。然后当天大赦天下,传个信号,皇帝其实很宽容大度的,也可能是因为刘邦高兴,少了一大祸患。
回到洛阳后,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状,削去王位,将韩信改封为彻侯(列侯),号为淮阴侯,封地在韩信故乡淮阴县。
其实很多人在中间给韩信周旋了,刘邦也切实考虑到没有确凿的证据,还要考虑到手下人会不会寒心,尤其当时梁王彭越也来朝拜了,后续也会看刘邦的态度,彭越要是跟别人串联一下谋反,刘邦屁股底下的位子就怕坐不稳了。所以刘邦也就没要了韩信的命。但是放是一定不会放他走,本来没想反,这么一折腾变得想反了呢?就把他带回了长安。
有位叫田肯(田姓,应该是齐国王族后裔,生卒年事迹不详)的人就给刘邦道贺:“陛下您现在捕获了韩信,又在秦中建都理事(离齐地很远)。秦地呢,是形胜之国,地理形势优越,有山河之险(易守难攻),又与诸侯国悬隔千里,持戟武士高达百万,秦比其他地方好上百倍。地势便利,从这里出兵诸侯,犹如高屋建瓴。要说齐地,东有琅邪、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的险固,西有浊河这一天然界限,北有渤海鱼盐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武士也有百万,也同样与各诸侯国悬隔千里之外,齐比其他地方好上十倍。所以秦地和齐地实际上相当于西秦和东秦。不是陛下的亲子弟,不要派他在齐地做王。”
这种说法刘邦当然高兴,韩信一倒,多的是人馋他的地盘。田肯这是给刘邦找台阶,刘邦自然说:“好。”赏赐田肯黄金五百斤。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以后,他的属国楚国也成了无主之地,那得给分下去啊。刘邦就把楚国给分成两半了。其中一半刘邦以将军刘贾多次有战功为理由封刘贾做荆王,封地在淮东;弟弟刘交做楚王,在淮西称王。至于齐国,刘邦把大儿子刘肥封为齐王,下辖七十多座城,凡是说齐地口音的,都归刘肥管。
然后论功行赏,跟各位列侯们剖符为信(有仪式有信物),分封食邑。
另外刘邦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把韩王信又给改了块地盘,给迁到太原去了,太原在战国时期长期属于赵国,挨着匈奴。
从中原之地到发配边疆,韩王信不高兴也是必然的,尤其这时候匈奴的大单于是冒顿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