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是个能人,他在秦二世的时候是博士。当初陈胜吴广起义,消息传到秦二世耳朵里,秦二世很着急就问身边的博士,有人说情况比较严重,该派兵镇压,秦二世脸上很挂不住,觉得自己亲爹的时候大家都服服帖帖,到自己这里怎么就有人造反;叔孙通说这属于小打小闹,小偷小摸。没事。秦二世把认为情况严峻的都抓起来了,叔孙通这种认为没什么事的给了奖励。叔孙通周围的儒生说他怎么能拍马屁颠倒黑白。叔孙通则说自己是虎口脱险,收拾行李就跑了。
等他回到薛县,薛县已投降了楚地的起义军。后来项梁来到了薛县,叔孙通就跟上了项梁。等项梁在定陶失败身死后,叔孙通就又投奔了楚怀王。等到楚怀王被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后,叔孙通就又留下来侍奉项羽。等到汉高祖二年,刘邦率领着各路诸侯攻入彭城后,叔孙通摇身一变就又投靠了刘邦。待至刘邦被项羽打败西逃时,叔孙通也跟着刘邦一道西去了。
叔孙通本来穿着儒生的服装,刘邦看着讨厌。于是叔孙通立刻就变了一种样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刘邦看着心里很高兴。当叔孙通投靠刘邦的时候,跟着他一道前来的弟子有一百多人,但是叔孙通一个也不向刘邦推荐,而是专门给刘邦推荐了一些旧日的土匪强盗。
他的弟子们都在背后骂他说:“跟了他这么多年,今天跟着他又投靠了刘邦,可是他不推荐咱们,而专门去推荐那些大坏蛋,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叔孙通听说后,就对他们说:“汉王现在正冒着枪林箭雨打天下,你们能去打仗吗?所以我现在只有先给他推荐那些能够冲锋陷阵、斩将拔旗的勇士。你们要等一等,我是不会忘了你们的。”这时刘邦也让叔孙通当博士,赐号为稷嗣君。
这是缺乏忠诚但足够灵活的人。
汉高祖五年的时候,刘邦废除了秦朝那套烦琐的礼法,而责成叔孙通制定一套相应的仪式的名号,什么事都希望简便易行。叔孙通很听话,那就来简单的。
于是宴会上,大臣们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无奇不有,刘邦对此很讨厌。叔孙通看透了刘邦的心理,就对刘邦说:“儒生们虽然不能帮着你攻城占池,但他们却可以帮着你来守天下。请你让我去找一些鲁地的儒生,让他们来和我的弟子们一道给您制定一套朝廷上使用的礼仪。”
刘邦说:“会不会太复杂呢?”
叔孙通说:“五帝用的音乐各不相同,三王用的礼仪也不一致。礼,是根据着不同时代的人情世态所制定的规矩准绳。孔子说‘夏朝商周的礼仪各有什么增损,我是知道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的各朝的礼仪不一样。我可以参照古代的礼法,吸收秦朝的一部分东西,来给您制定一套符合今天使用的制度。”
刘邦说:“您可以试着办,要注意简便易学,要考虑我能够做到。”
于是叔孙通就到曲阜一带找了三十多个儒生,不料其中有两个拒绝参加,他们骂叔孙通说:“您侍奉过的主子差不多有十个了,你都是靠着拍马屁博得宠爱,现在天下才刚刚安宁,死的还没有埋葬,伤的还没有恢复,你就又闹着制订什么礼乐。礼乐制度的建立那是行善积德百年以后才能考虑的事情。我们没法去干你今天要干的那些事儿。您的行为不合于古人,我们不去,您自己去吧,别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道:“你们可真是些榆木脑袋,根本不懂时代的变化。”
于是叔孙通就带着他所找的三十多个人回了长安,把他们和刘邦身旁旧有的书生以及自己的弟子合在一起,共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绳子,立上草人,前后演习一个多月,尔后叔孙通对刘邦说:“您可以去看看了。”刘邦到那里看着他们演习了一遍,放心地说:“这个我能做到。”于是下令叫群臣们排练、演习,准备十月岁首朝会正式使用。
这个时代背景下,很需要一个榜样,而刘太公的身份地位做这个靶子最合适不过了。你看皇帝他爹都守规矩了,你们谁还想乱蹦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