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111章 高祖本纪(四)

第111章 高祖本纪(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邦也是很想尽快西进,也确实担心宛县兵力在背后搞袭击,一旦郡守投降了,他还能补充兵力,后方也安稳了,觉得是个好主意,就答应了。于是他封南阳郡守为殷侯,封给说客陈恢一千户食邑。算是兵不血刃拿下宛县。

宛县稳定住了,刘邦也补充了兵员可能还有军备,继续领兵向西进发,没有下不来的城邑。并不是说刘邦就那么能打,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主要是他表现得很温和,给别人留活路,你投降我,当官的你继续当官,种田的你继续种田,只要你让开路允许我过去,什么事都没有,当然名义上你的听我的,但实质上我不干涉你内部操作。

谁不喜欢这样的人呢。

等到刘邦抵达丹水,高武侯(后来分封的)戚鳃(有人说是戚夫人的父亲,但没有证据,我个人偏向于戚夫人出身应该比较低,可能后来出于提高出身的缘故,跟戚鳃连过宗或认了亲戚)、襄侯(后来分封的)王陵降服了西陵地区。

我们讲过,刘邦虽然名义上位置挺高的,老家有些人还真不认可,比如收刘邦做过小弟的王陵,人家自己玩割据,跟你是平级。

不知道为什么刘邦回军进攻胡阳(可能是遭遇了背叛突袭,也可能投降的城邦又被秦军占领了,也可能是有人求救去帮忙),遇到番君的别将梅鋗,和他一起,降服了析县、郦县。然后派魏人宁昌出使秦朝。

那时期应该是赵高杀秦二世前,起义军势不可挡,赵高怕秦二世追究他责任,所以谋划干掉自己的蠢学生。朝中的大臣都轻易见不到秦二世,何况刘邦的使者。所以刘邦的使者接触的应该是赵高,双方应该各自许诺了很多,具体是什么大家都不知道,结合人物性格,赵高很可能要一片地方继续逍遥快活。

使者还没有回来的时候,章邯已经率领全军在赵地向项羽投降了。

当初,项羽和刘邦是分开的,刘邦西进,项羽和宋义向北援救赵国。《项羽本纪》里我们讲过,宋义名义上作为大将军,实际上有没有打过仗都不知道。他虽然说是救赵国,几十天屯兵不前,要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还拼命打压项羽一系,并表现出了要干掉项羽的意图。他不但不体恤士兵,士兵都要饿死了,还大搞政治交换,宴请齐国外交人员,把自己儿子送到齐国做相国。然后项羽就趁机把宋义的脑袋割下来,取代他为上将军。这么狠的人,大家都不敢反抗,众将领英布等人都隶属于项羽,最终打败秦将王离的军队,降服章邯,诸侯们也都归附项羽。

章邯都投降了,秦国明显没有前途了。赵高终于杀死秦二世之后,派人回复刘邦,想要约定在关中分地称王。刘邦认为有诈,就采用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前去劝说秦军将领,用利益引诱他们,顺势袭击武关,将其攻破夺取了武关。

咱们说一下刘邦认为赵高有诈这件事,赵高人品不好是事实。我个人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刘邦觉得赵高已经没有足够的底牌了,不必跟他谈条件。至于以欺诈的手段夺取城池,只能说兵不厌诈,你贪心才给了人可乘之机。玩政治玩军事的,得自己多长心眼儿。

夺下武城,刘邦又在蓝田以南和秦军交战,故意增设疑兵和旗帜虚张声势;然后还严令所有路过的地方都不准掳掠,秦地的百姓都很高兴,又有了牢实的群众基础。

秦军一看刘邦人多势众,还受百姓爱戴(自己城里的百姓说不定欢迎刘邦,所以会在内部给自己搞乱),意志瓦解了,刘邦趁机大破秦军。然后又在蓝田以北交战,大败秦军。然后乘胜追击,终于打败了护卫咸阳的周边的秦军。

汉元年十月,刘邦的的军队最终先于各路诸侯到达霸上。

这时候的赵高已经被子婴父子出其不意的杀了,但是大秦颓势已成,积重难返,于是子婴乘坐素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印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

众将领中有的人建议诛杀秦王。刘邦说:“最初怀王派我来,本来就是因为我能宽容。况且人家已经投降了,还要杀掉人家,这样做不吉利。”

他就将秦王交给官吏,向西进入咸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