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刘邦和项羽正在攻打陈留,听说项梁战死,带兵跟吕臣一起向东退回到彭城。
吕臣原来是陈胜手下,陈胜被杀以后吕臣为了给陈胜报仇,组织了苍头军,跟秦军拼命。后来项梁召集各路义军打秦国,吕臣投靠项梁。项梁战死,项羽和吕臣分别驻军彭城东西两侧。刘邦驻扎在砀郡。
章邯大破项梁的军队以后,项梁已死,章邯就觉得楚国这边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就渡过黄河向北去攻打赵国。这时候的赵国已经不是武臣的天下,武臣被自己部下杀死,张耳陈余立赵王歇做赵王,秦国将领王离围了巨鹿城。这就是“河北之军”。章邯修筑甬道跟黄河连接起来运送粮草。
章邯人去了北方,楚怀王熊心因为项梁兵败战亡,很害怕,于是从盱台迁都到彭城,然后合并了吕臣项羽的军队,自己掌管。然后对军队势力进行分化。
首先任命刘邦为砀郡的郡长,分封他做武安侯,掌管砀郡的兵权。这是从项羽手底下挖人。然后封项羽做长安侯,号为鲁公,没说兵权的事。封吕臣做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做令尹。吕臣是打仗出身,你给他做文官,让他做宰相他会做吗?那时候文化都是垄断的,不知道吕家父子字认得全不全。看起来是明升暗降。有人的地方永远有冲突,有内斗。
那时候赵国多次向各路诸侯求救。当时秦军势头很猛,陈胜确定死亡,项梁去世不久,赵国被围多日,整体的氛围都比较低沉。如果让秦军攻破赵国然后针对其余诸国各个击破,陈胜吴广起义带起的反秦热潮说不定就要覆灭。但是同时各路诸侯也各怀鬼胎,都不愿意消耗个人的有生力量。
楚怀王作为名义上楚国的君主,最后还是决定派宋义做上将军,项羽做次将,范增做末将,向北进发去救援赵国。让刘邦西进入关灭秦。然后跟诸将协议,谁先入住咸阳谁称王。
后面就是项羽本纪里提到过的,宋义隔山观虎斗,停下来就是不出战,还大搞外交要把自己儿子送到齐国做相国。同时大力打压项羽,让项羽把脑袋给割下来了。然后项羽做了诸侯的大将军。
那时候因为秦军实力比较强,经常打败诸侯军队并且乘胜追击,所以大家都不看好西进入关称王。唯独项羽怨恨秦军打败并杀死了叔叔项梁,比较愿意出力,愿意跟刘邦一起西进打秦国。
但是楚怀王熊心手下的老将(可能是原楚国军事家族)都说:“项羽这个人强悍暴躁狡猾狠毒。之前项羽攻打襄城,襄城都没有留下一个活口,人都被坑杀了,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到残杀毁灭的。并且各路人马多次出兵西进,之前陈王(陈胜曾经派周章西进,结果武臣自立后派手下去打燕国,周章支援不到位,被秦军大败)和项梁都失败了。不如换一下风格,派遣个忠实厚道有年龄阅历的人,靠“仁义”西进,向秦国的百姓讲明道理,(而不是靠武力征服)。秦国百姓饱受他们君主之苦已经很久了(秦始皇时期的苛政,秦二世的变本加厉),如今要是真能有位宽厚长者前去,避免暴虐,应该容易攻下关中。项羽这么凶暴,不能派他去。只有沛公一向是宽容厚重的长者,可以派他去。”
于是楚怀王不让项羽西进,而派刘邦向西进发,攻打秦国军队,收集陈胜、项梁的军队。
这件事情呢,说起来也应该跟个人意愿相关,项羽应该还是想报仇的,毕竟他后来杀宋义,做了诸侯总将军,各路人马都害怕他害怕得不得了,他不去救赵国直接西进,也不一定打不动。至于刘邦也向西打,反而是有点出乎人意料之外,毕竟往西走还是挺有压力的。可能也是出于一种试探,打得过打,打不了的话也不是不能跑,反正之前陈胜项梁都失败了,如果能打下来可就赚个大的。
刘邦经过砀县(他自己的统治区)到达城阳,与杠里的秦国驻军对垒,击败秦国的两支军队。抛开项羽去看,刘邦还是比较能打的。
这边刘邦打胜仗,那边楚军又出兵袭击秦将王离,也大获全胜。项羽和刘邦两方都胜利了,可能和秦军也是两面或者多面作战有关系。兵力分散实力就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