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十三年,桓齮攻打赵国平阳,杀了赵国的将领扈辄,斩首十万人。有个感觉,嬴政亲政之后,征讨的对象向赵国偏移。嬴政到了河南(应该是黄河以南的某个地区,很可能是跟赵国接壤前线或者接近前线的地方)。正月彗星出现在东方,十月份桓齮攻打赵国。
不知道这一句是不是有串行,还是说嬴政十三年的正月出了彗星,十月份桓齮开始打赵国。然后秦王到了前线视察。
嬴政十四年,继续攻打平阳(可能是之前没有打下来,也可能是打下来过又丢了)。夺取宜安,打败对手并杀了对方的将领。最终桓齮平定了平阳武城。
这一年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嬴政是非常喜欢韩非的理念的,他曾经看过韩非的文章,非常希望能见到韩非。但是韩非心系祖国,又因为李斯(也有人说别的人)的嫉妒,韩非被关进秦国牢狱,最终被毒死。
韩非的去世让韩王也很挫败,“自请为臣”,我承认我死心了,我低您一级。怎么安排,您看着来吧。
嬴政十五年,大举兴兵,一支军队达到邺。邺这个地方嬴政十一年的时候不是打过吗?国家之间的战争很多就是拉锯战,翻来覆去的打,归属谁,要分时间段。
另一支军队到太原,夺取了“狼孟”。
狼孟之地这是赵国祖先兴起之地,对赵国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一仗的胜负,对于两国的士气来说影响深远。我们讲“追本溯源”,赵国老祖宗可是从这里起的家,你们这块地方都保不住了,你们国家的气运就断了,合该着我们来统治。所以,这一战,双方都调动了能调动的绝对兵力,所谓“大兴兵”,超多人参战,也一定会很惨烈。
这一年,发生了地震。既然没有讲哪里,很可能是都城咸阳。
嬴政十六年九月,秦国派兵收取韩国进献的南阳地区,并任命内史腾做代理太守。内史腾不姓“内史”,具体姓什么也不清楚了,反正后来做到了内史(主管京畿要地的执行官)的位置。秦始皇这是派自己人去接管新占区了。这一年开始让男性记录年龄(感觉还是要征兵)。
魏国看见韩国那么怂,自己也怂了,给秦国上供地盘,秦国设置了丽邑。
嬴政十七年,内史腾安定好南阳地区后,继续攻打韩国,并且俘虏了韩王安,把整个韩国都纳入版图,建立了颍川郡。
这一年又地震了。华阳太后去世,爆发了大的饥荒。
这一年讲起来主要是四件事。
第一韩国被打下来了,韩王被俘,整个韩国并入秦国版图。
第二,地震。能被记录的地震规模不会小,赈灾是需要人需要钱的,可秦国那么多人去打仗了,所以作为战胜国的百姓,未必是多么幸福。当然要跟战败国的人比,大部分可能还是要好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