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公继位第三年,带八百人东猎(要么是打猎兼巡边,要么就是打仗,要么时被人赶跑了,结合后文,巡视的可能性大些),第二年到汧渭之会,也就是他的祖先非子养马的地方。然后他就感慨:“想当年周天子让我的祖先秦赢在这里立足,然后我们才最终成为诸侯国。”于是就进行了占卜,然后就开始建城。也就是说秦文公重新选了块地方建了个根据地。
秦文公十年,才开始营建鄜畤祭拜天帝,规格是三牢,也就是用三鼎盛牛﹑羊﹑猪三牲,各三只。三鼎的规格,基本算是士的规格。《礼记》记载周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九俎二十六豆,诸侯七鼎六簋七俎十六豆,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士三鼎二簋三俎,而一般百姓则严禁用鼎。大体上来说,秦国那时候规格又变小了。或者说秦国那时候的礼仪是很不过关的。
秦文公十三年,开始设立史官来记录君主的言行和国内的大事,民众开始得到教化。十六年,秦文公攻打戎人,戎人败走,于是秦文公整理收容周地的遗民,地盘扩大到岐山附近,再往东的地盘献给周天子。
秦文公十年,得到陈宝。陈宝是什么呢?
一种说法是精怪。《东周列国志》记载说,陈仓有人猎得一兽,看上去像猪而多刺,打了打不死,不知这是种什么动物,就打算当作奇物献给秦文公。在路上,遇到两个童子(俩小男孩),就指着这个动物说:“这个动物叫‘猬’,经常藏在地底,吃死人的脑子,如果打他脑袋的话一定能打死。”
一看有人把自己的命门泄露了,猬也开口说人话:“这两个童子是雉精,名字叫‘陈宝’,得雄者可成王,得雌者可成霸。”二童子被说破,化成野鸡飞了。其中雌鸡,停在陈仓山北阪,变成一只石鸡。然后那只猬,也不见了。猎人很惊异,就跑着告诉秦文公。于是秦文公就建立了陈宝祠来祭祀。
还有一种说法是陨石。《史记·封禅书》记载:“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大体意思就是秦文公得了块陨石,然后建了个祠供养,然后呢,这个神有时候一年来几次,有时候几年也不来一回,来的时候基本都是夜里,像流星一样璀璨。一般是从东南方向来,停到祠城,样子像雄鸡,声音响彻云端,野鸡夜里鸣叫。所以用一牢的规格(猪牛羊各一只)祭祀它。
说起来不管是神话还是秦文公利用这一现象来成就自己,秦国的地位和野心是可以看的出来的了。最少想要称霸。再不济,自己的执政期间出现神奇的事,可以稳固统治。
秦文公二十年,秦国的律法开始有株连三族的刑法。这该说反对秦文公的势力很多所以要用狠办法呢?还是说秦国统领下人口变多,不再那么珍贵了呢?毕竟小的族群,大家都是歪七扭八的亲戚,一株连,没人了。
秦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这里也有个故事。秦文公当政快三十年了,想着把自己家打理好点,那就需要木材,于是到处找好的木材。正好武都郡故道县有一座怒特祠,祠堂边上长着一棵梓树。秦文公派人去砍树,也奇怪了,只要一砍树,马上就有狂风暴雨。树上的创口随即合拢了,整整砍了一天也没有把它砍断。秦文公就增派了士兵,拿着斧头的人多达四十个,还是砍不断。
士兵们疲倦了便回去休息,其中有一个人伤了脚,不能走路,只好躺在树下,他听见鬼对树神说:“攻战得很辛劳吧?”树神说:“哪里算得上辛劳?”鬼又说:“秦文公一定不肯罢休,怎么办?”树神回答说;“秦文公能把我怎么样呢?”鬼又说:“秦文公如果叫三百个人披着头发,用大红丝线绕住树干,穿着赤褐色的衣服,撒着灰来砍你,你能不困窘吗?”树神便哑口无言了。
第二天,伤了脚士兵就把听到的话告诉了秦文公。秦文公于是叫士兵们都穿上赤褐色衣服,砍出创口就用灰撒上。结果树被砍断了,树中有一头青牛跑了出来,奔跑着进入丰水中。后来青牛又经常从丰水中跑出来,百姓很受困扰,秦文公派骑兵去击杀它,很多次都没有取胜。恰巧有个骑兵摔到地上发髻散开了,便披头散发去追它,青牛害怕他,于是逃进丰水中,不敢再出来了。所以,秦国从此以后便设置了旄头骑(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大概除了战斗护卫之外,还有点驱邪的意味。虽然这件事过去了,但是因为很神奇,秦文公也重建了怒特祠。
在位四十八年后,秦文公太子去世了,秦文公的太子赐谥为秦竫公。竫公之长子被立为太子,也就是秦文公的孙子被立为了新太子。在位五十年后,秦文公去世,葬在西山。秦竫公的儿子继位,这就是秦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