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宁公二年,迁都到平阳。然后派兵攻打荡社。秦宁公三年,跟亳作战,亳王逃跑投奔戎王,秦宁公灭了荡社。据说荡社是亳国的都城,亳国是戎人建立的一个国家。秦宁公四年,鲁国的公子翚杀了鲁隐公。
关于鲁隐公大体的故事就是,鲁隐公是他爹鲁惠公跟小老婆声子生的儿子,鲁隐公想给儿子娶个宋国媳妇,结果宋国美女仲子来了,鲁惠公一看好喜欢,就自己娶了,是娶,当大老婆。仲子也给鲁惠公生了个儿子公子允。鲁惠公要死了,他想立了公子允做继承人,因为公子允太小,不知道能不能长大,所以让鲁隐公继位,好把位置以后传给公子允。话说鲁隐公执政十来年以后,公子翚就说,您看公子允也长大了,要不我帮您把他干掉算了。鲁隐公说这可不行,我要让位给公子允的。公子翚就琢磨,这万一被公子允知道了,以后有我的好吗?他就跑到公子允那里说您哥哥跟我商量要干掉您继续做国君,不如我为您免除后患吧。公子允当然答应了,于是鲁隐公就被干掉了。
秦宁公十二年,讨伐荡氏,并夺得了领土。秦宁公十岁的时候被立,在位十二年去世,死后葬在西山。说到秦宁公的年龄,有没有人联想到秦文公晚年的继承人斗争很激烈?在位四十几年,儿子该一大堆了,偏偏立个几岁的小孙子做太子。他撑得住吗?撑不住的人,短期内也拢不住权跟秦文公斗吧?这大概就是多年执政的老人的矛盾处。成年的继承人要么熬死了,要么磋磨的不成人了,就是成人了,也不给你机会。可参见汉武帝最后只能立八岁的刘弗陵,刘弗陵最后活活被憋屈死了。
秦宁公去世的时候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秦武公被立为太子。弟弟德公和武公是同母兄弟,他们的母亲都是鲁姬。秦宁公还有个小儿子叫出子。秦宁公去世,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了太子而立了出子。有人说威垒是官名,也有人说是人名。不管怎么说,小继承者们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废立在别人一念之间。出子在位六年,三父等人又令人刺杀了出子。出子五岁继位,十一岁被杀。然后这些人又重新立了武公。
被称为“武”的一般都不是善茬,要有功业,开疆拓土。秦武公元年,攻打彭戏氏,一直打到华山下。秦武公居住于平阳封宫。秦武公三年,把三父等人杀了并且“夷三族”,理由是他们杀了出子。要是这样的话,人家还立了你做国家继承人呢?杀出子大概是个看得过去的理由。
也就是这一年,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郑昭公姬忽的故事说起来也不算太复杂。郑昭公是郑庄公的儿子,比较有名的就是“齐大非偶”的话是他说的。说起来也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但是呢,他同时还有个精明能干的有后台的弟弟姬突,等到他爹郑庄公去世,他即位成功,但他弟弟不甘心,联合国外势力(宋国是姬突的岳家,姬突老婆深受宋庄公喜爱),把郑昭公赶跑,后来局势变换,他又回到国内继续做国君。但是他之前当太子的时候就有个特别讨厌的大臣高渠眯,高渠眯还特别有本事,掌管兵权,支持姬突。等到郑昭公回来,高渠眯整天提心吊胆,后来干脆就把郑昭公干掉了,立了郑昭公的弟弟。
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说秦国的事。
秦武公十年,攻打邽、冀戎,开始在这一带设置县。十一年,开始在杜、郑地设县。灭小虢国。至于小虢具体是戎人建的国,还是虢国迁移后剩下的人建的国,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秦武公确实开疆拓土。
秦武公十三年,齐国人管至父、连称等人杀了齐襄公立了公孙无知。晋灭霍、魏、耿。齐雍廪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齐、晋为强国。
关于齐襄公的被杀,简单讲就是齐襄公对手下大将失信,对后宫的女人不好,他还有个之前受他父亲宠又被他排挤的堂兄弟公孙无知,这三方势力联合起来把他杀了。后来,被公孙无知虐待过的雍廪杀了公孙无知管至父,齐国群龙无首,之前逃跑的公子们都想着赶回齐国做国君,其中包括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至于晋国,当时是晋武公时期,晋武公积极谋求扩张。齐国和晋国都成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