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回来说周平王。周平王当了五十一年的天子。
周平王去世后,“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周平王的孙子继位,这位大约是看够了郑庄公父子(郑庄公的父亲是为了就周幽王去世的司徒姬友的儿子,掘突,娶了申侯家闺女的那位)耀武扬威,对郑庄公带搭不理。
郑庄公什么人呀,几十年掌权呼风唤雨,辛辣老道。他的父亲郑武公当初乘周乱,兼并东虢及郐地,并迁都于郐,谓之‘新郑’,以荥阳为京城,在制邑设关隘,郑国由此开始强大起来,与卫武公同为周朝卿士。周平王十三年,卫武公去世,郑武公大权在握,“独秉周政”。等到郑武公去世,郑庄公继位,仍代父为周卿士,权利一点都没放下。由于郑国的郑都荥阳,跟周朝都城洛邑很近,然后就周朝郑国两边跑。
有一年周平王因郑庄公久不在位,碰到虢公忌父来觐见,谈得很投机,周平王就对虢公说:“郑侯父子一直都大权在握。但是最近他很久不来供职,朕打算让你权理政务做这个卿士,你不要推脱啊!”虢公吓得都跪下磕头:“郑伯不来,一定是因为国中有大事(确实是有大事,我们后面讲)。臣如果代替了他做卿士,郑伯不但会有怨恨我,也会怨恨大王你呀,(为了我们君臣的安危)臣是在不敢奉命呀。”再三谢辞,退归本国。
虢公这么害怕是有理由的,原来郑庄公身虽在郑国,王都留的有人啊,“动息传报”。一听到消息,当即从郑国出发坐车来见周平王。行完礼,开门见山就说:“承蒙您的圣恩,我们父子俩才接连执掌朝纲。但是,呢我实在能力不够,配不上这么好的职位。我愿意辞掉愿卿士的爵位,退回封国,以守臣节。”周平王赶紧说:“你这么久都不过来,我心里很不安呀。今天一见到你,简直是如鱼得水,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郑庄公又说:“臣国中有弟弟搞兵变,旷职日久。如今国内的事大体弄好,就星夜来朝。来的路上听见大家都议论纷纷。说大王你打算让虢公掌权。臣的才能不及虢公的万分之一,哪里敢尸位素餐呢?这不是逼着大王降罪于我我吗?”
其实周平王找的机会不能说错,郑庄公正忙于内乱(大家可以查查“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我有点怀疑郑庄公不是申候他闺女宣姜亲生的,毕竟当时各国经常混战,需要的时候连个姻,换个大老婆,娶个小老婆都是很频繁的事。当然也确实有特别偏心的妈),但是郑庄公太强了呀,一听到消息,快马加鞭就到了,这下他要直面郑庄公的强压。见郑庄公说虢公的事,周平王面红耳赤,勉强说:“朕见你这么久都不来,也知道你国中有事,所以才打算让虢公暂时管数日,等你回来后,这职位自然还是你的。虢公也是再三辞让,朕也让他回国去了。你又何必怀疑朕呢?”
郑庄公继续说:“政事呢,是大王你的政事。不是我一家之政。用人的权柄呢,大王你掌握着。虢公的才能既然能辅佐大王,臣理当让位。不然,各位大成必然以为我贪图权势,不知进退,请大王你好好理解我的心意呀!”
周平王只想和解:“你们父子有大功,所以呢,我相继让你们父子执政。你看这四十余年,咱们一直君臣相得。现在你怀疑朕的心意,朕怎么才能自证清白呢?你如果实在不能相信我的话,朕命太子狐去郑国给你做人质总行了吧?”
郑庄公就是不相信周平王,但是呢,他也有顾虑:“从政罢政,乃臣下之职,焉有天子委质于臣之礼?恐天下以臣为要君,臣当万死!”好说不好听呀。
周平王赶紧找个借口:“不然,对外就说,你治国有方,朕欲使太子观风于郑,好好向你学习学习,这样你总能放下心来了吧?你要是还不答应,那就是怪罪我了!”郑庄公再三不敢受旨,周平王深深不安,拿到朝堂上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