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31章 周朝(十四)

第31章 周朝(十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周宣王去世后,周幽王连忧伤的样子都不愿意做,每日里喝酒玩乐调戏美人,最开始姜太后还能管管儿子,但是不久姜后去世,周幽王的老婆申后(前面讲过的申候的女儿)根本管不了,周幽王天天美得不得了。

有人可能要讲,这周幽王是不是脑子不够用啊?哪怕装也要装着哭几天,感情是一回事,政治形象是另一回事。然而,你怎么要求中老年得子的天子的独子通情达理呢?他那迷信的父亲迫于压力没有将要灭亡江山的他扔掉,但是会不会对他很好呢?有些人可能会尽力管得严严的,来避免倾覆;有的人可能就看见就烦,扔一边不管,随他自生自灭;更有甚者,恨不得他自己就灭了,甚至直接动手。

但是我们说过周幽王有一个很特别的位子,周宣王的独子,公认的继承者。在周宣王这里不管得不到重视,他也是未来的天子,掌握这是天下的权力与资源,投资者投机者必然趋之若鹜。从家长那里得到的待遇跟从投机者那里得到的待遇如果完全相反,他更容易倾向于谁很容易猜得出。尤其他是独子,长辈重臣即使要教训也要小心别给教训死(□□消亡)了,不然真的是天下的罪人。所以种种矛盾加起来,周幽王真的不那么懂事。其实一般人家的孩子不懂事纨绔点造成的危害总是有限的,祸害祸害爹娘兄弟姐妹街坊四邻,有厂有店的外加祸害祸害员工,偏偏他成了天子,只能祸害天下了。

好像老天爷也真不喜欢他,周幽王登基第二年,西周三川(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这三条河流是当时关中地区的主要水道)流域就发生了地震。

我们现在有了比较大的灾难的话有人民子弟兵赶赴现场,众志成城,军民共同抗灾历险;那时候可不一样,走路只靠两条腿,物资都没法运,大部分灾民只能靠老天赏脸或者自救。而且这种朝代发源地附近的大型地震,不仅仅是物质上□□上的破坏,精神上的打击也相当大。掌管典籍祭祀之类的伯阳父于是叹息:“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这些话里有一些信息我们看可以提炼一下。第一,地震了,是天地之间阴阳失序,而阴阳失序是天子不得上天喜欢(这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是上天掌控的,上天如果喜欢你怎么会在你在位的时候发生这么大灾难呢?别人的时候怎么不发生?必定是你不好);第二,验证到人间具体情况,地震了,人员伤亡之外,河流或改道或拥塞枯竭,没有河道供水,不能很好的定居繁衍,不能种植庄稼,没有粮食,百姓无法存活,所以一定会灭国的。第三,往前看我们可以找到证据,夏末商末都是有地震导致河道枯竭(谁告诉我夏商灭亡的时候为什么没人讲有天灾,只说天子昏庸?)所以两个朝代都灰飞烟灭了。第四,古代建都都是依山傍水,从象征意义和心理意义上,朝代发源地大型地震都不是好兆头。所以伯阳父根据经验推测说,周朝不过十年就要亡国了。结果呢,真的十年左右周幽王被自己儿子老丈人带来的敌人干掉,西周灭亡了——从这个故事来看,说古代真有奇人不为过,国运都看穿了。

按我们一般人来看,作为天子地震了而且是大规模地震,一定要采取救灾措施,减少一下损失,最低限度也要祭祀一下老天、发个罪己诏什么的表一下态,周幽王的表现看起来像个无神论者,《东周列国志》里写有大臣报告说岐山地震了,周幽王说:“地震这事不常有吗?不用告诉我了。”后来大臣又奏报说,这次地震导致了水源枯竭,百姓也损失惨重啊,周幽王一点都不害怕,告诉左右近臣,我要美女啊,都进献点美人,后宫那帮女人,看着就烦透了。

有人说就没有人劝他吗?首先他老丈人申候一定会劝啊,那关系到自己的女儿和外孙,也绝对关系到自己的未来,然而,周幽王不听啊,申候一气之下回自己属国了。那宣王的托孤大臣们呢?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继而亡,都见宣王去了。幽王另用虢公祭公与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皆谗诌面谀之人,贪位慕禄之辈,惟王所欲,逢迎不暇”。还有没有其他正直的人呢?这里可以提到一个人,郑叔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