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周宣王的事情告一段落,他的继承者就是很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说到周幽王,我觉得我们应该说说他的母亲姜后。姜姓,应该是齐候的公主,大约也是美丽的。周宣王中后期,开始贪图享受,沉迷女色,连朝都不好好上了——作为一个天子,骑女人比骑马容易的多,也痛快得多。有一天宣王又不想起床睡了个懒觉,姜王后把自己的华服去掉,摘去簪环首饰,请罪说:“这都是我德行不好我有罪,作为王后不能很好的劝解天子好好上朝,你处罚我吧。”周宣王想想天下还是自己的,老婆不管是嫉妒还是出于政治原因,最少要勤政这事对自己有利。于是周宣王开始辛辛苦苦上朝了。
然而这样一位政治地位崇高(大国公主、一国之后)、有政治才能(政事上跟周宣王俩人有商有量、后宫似乎管理得不错)、很有正统思想做事合乎礼仪的女性,教出来的太子好像不那么好。
说个轶事,《太平御览》引《琐语》记载,太子姬宫湦据说是宣王唯一的儿子(也许是唯一的嫡子?)周宣王怎么生都生不出儿子来,后来姜后怀孕了,周宣王的王后怀胎未满就生下了周幽王,周宣王向大臣们询问是何征兆(为什么问是什么征兆?难道不应该用欣喜于终于后继有人,不是该问怎么才能把不足月的独子养得更健康些吗?)。大臣们(难道是伯阳父?这种玄之又玄的事情,大约需要问他)回答说如果生下的男婴身体有残缺、骨骼有缺失,(登不了基,做不了天子)则国家无碍;如果男婴身体完好无损,则国家就会灭亡(你就直接说不看好国运前途就算了)。周宣王认为这个男婴是不祥之
兆,准备将其遗弃(你真的是亲爹吗?你真的不是这么多年生不出孩子来,这老婆忽然生个早产的孩子,你怀疑这孩子的血统了吗?)。
仲山甫劝周宣王说:“天子您年龄大了也没有男嗣,这本身就是上天遗弃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婴遗弃了,那和国家灭亡有什么区别?”
至于为什么不考虑从宗族里过继一个?齐国虽然很大,但那也不行,那是舅家,不是本家;鲁国、召国是本家但是血缘远了;不过郑国国君是你弟弟呀,他那里找个继承人不考虑吗?先不说宣王跟姜后的关系,齐国怎么会答应呢?我们的公主,你的王后生了正统的继承人,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就免去这孩子的继承权,这不是混账父亲吗?这不是昏君吗?连这么幼小的唯一的亲儿子都遗弃,我们各诸侯敢跟你亲吗?——周宣王于是打消了遗弃孩子的念头。果然周宣王死后十一年,西周在周幽王统治下灭亡。
当然以上只是轶事,说不定是当时某些阴谋家炮制出来的,甚至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听听就算了。
周宣王临死各种不放心,叫了一大帮近臣重臣托孤(值得注意的一点事,周公并没有参与,而周幽王时期周公和召公也基本没有出现,直到平王东迁,他们才继续出场——似乎被排挤出了政治最中心)。跟他们说这个孩子性情不好,你们要好好的监督辅助他,别让我们的基业被他毁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