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26章 周朝(九)

第26章 周朝(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好了,话转回来继续说周成王。

周成王自己又有背景又能打又有合适的大臣辅佐,在位37年,亲政30年,在他50岁的时候去世了。

《史记》记载成王即将死去,害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太子钊应该也不小了,为什么还这么不放心呢?),便命召公、毕公率诸侯共同辅佐太子使之即位。成王死后,召公、毕公率诸侯,带太子钊谒见先王的宗庙,向他反复告诫文王、武王创立王业的来之不易,让他一定要注意节俭,不要欲望太多,以笃厚诚实来治理天下,因而作《顾命》。太子钊因此即位,就是康王。

这里强调了一个重点,就是辅佐大臣和诸侯们要康王必须节制自己,反反复复地强调了你祖先打天下不容易,不要多花钱,千万不要多花钱。是不是周康王表现得很奢侈呢?

周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反复宣传文王、武王的功业(我太爷爷很能打,我爷爷也很能打,我爹你们都知道,他确实能打,我继承了他们的事业,你们也听话点),因而作《康诰》。

据说成、康两王时,天下安宁,刑罚弃置不用达四十多年。关于康王最后一行的文字记载说“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我个人感觉断句有点不流畅,然后想了想,觉得大概可能是说,周康王命令毕公写了本计划书,让他根据个人的等级来划分居住的范围,组成周的四郊(具体是指国都的四郊还是国家的疆域四野呢?或者两者都有)。这件事情是毕公做的,所以是《毕命》。

周康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姬瑕即位,这就是周昭王。周昭王的时候,王道略有缺损。

为什么这么评价昭王呢?

有两个原因,第一,周昭王十四年(前982)夏四月初八,镐京突然出现反常的自然现象,河、井、泉、池里的水同时泛涨,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紧接着宫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摇晃起来。夜里有五色光气入贯紫徽星座,遍于四方,尽作青红色,天空竟然看不见二十八宿。

实质上就是地震了。我们现在信息发达,哪年不震一震啊?但是古人认为天象和人间互为表里,王道缺失才招致异象叠生,既然周昭王的时候地震了,而且是都城的地震,那么一定是他有什么地方不好了。

第二,如果说所谓天象只是古人迷信无知,那么周昭王处置国事的态度就是确证无疑的“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秋七月,鲁国发生政变,鲁侯之弟姬沸杀死兄长鲁幽公姬宰夺取侯位,自称魏公。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竟听之任之,既不发兵征讨,也不兴师问罪(地震完还没恢复过来好吗?再说,这种事在上层一向很常见,并且这时候的周昭王野心勃勃真在备战,预备攻打东夷,鲁国内部乱一些无所谓,能得到支持就好),致使天下恃强凌弱的现象屡屡发生,朝纲由此偏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