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这边的形式这么好,商朝的有些人就变得不安了。崇候虎(某些资料讲崇候虎跟文王不是一个时代,崇候虎是武丁时期的商朝的将领,曾经对周朝有过征伐与钳制,而武丁在祖己之前,最晚也应该是古公檀父时代的人,当然也不能排除同名同姓)就对纣王说:“西伯姬昌积善累德,这样持续的做好事,各位诸侯都佩服他,对大王你很不利啊。”
纣王听了,心里也不安,于是就把文王囚禁在羑里。辅佐文王的闳夭、散宜生他们这些人就很着急。于是他们就搜求有莘氏(伊尹的故乡)的美女、骊戎的彩色骏马、有熊国的九头驾车的马,以及其他种种珍奇异宝,通过纣王的宠臣费仲(善于奉承、爱财)通通献给了纣王。
想来费仲也没少从中获益,费仲就给文王求情。纣王见了美女连同这些东西很高兴:“这些东西,只要有一件就足以让我释放西伯了,何况还是这么多呢。”——话说纣王眼皮子好浅的感觉跃然纸上——因此释放了西伯,并且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能够有征讨西方诸国的权利。并且告诉文王说:“说你坏话的人是崇候虎。”
有人可能要说纣王这不是缺心眼吗?崇候虎还不是为了你好?我们站到纣王的角度去想一想,周文王之前一直老老实实替他打仗,后来被囚禁了也老老实实的待着,又贡献了若干珍奇宝贝美女,自己的宠臣费仲都给他说好话,或许纣王就真的有了“姬昌对我这么忠心,我不能辜负他”的想法。
周文王又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领土,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纣王也答应了。
我前面说过我的猜测,美女奇珍对纣王来说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土地。有了土地实质上是开拓了疆土,有功于社稷,而得了周国的地,削弱了周国的实力,再让他继续去打自己周边的敌人,还能为自己增加边疆的安全系数。
另外文王的儿子也老大不小了,(姬昌被囚放回周国的时候也已经九十高龄,他的儿子姬发就算排行第二,也不会很年轻),父亲去世登基稳定统治也不是什么大事。放周文王回去应该是最划算的做法。
当然,天子也不一定一直都能理智,不然也不会有昏君,更不会有亡国之君了。
周文王回到自己的属国,吸取了教训,不再明目张胆的做好事,而是偷偷的做——这跟后面的资料不符合,因为他直接称王了。前面刚答应把洛西之地贡献出来,回到家就称王了,虽然不是天子——但是诸侯们有事情还是不去纣王那里,来周文王这里请求裁断。
这不是邻居家谁和谁谁吵架了,是一个国和另一个国的争端,这种事本来应该是天子决定。但是纣王不被待见,所以他们来找周文王。由此,如果站在商王朝的角度看,周文王确实是一大威胁。
话说有一次虞国(据考证虞国是周武王封的,这里大约是指虞国地区的人吧 )和芮国(也是武王时期册封的诸侯国)的人,他们之间有官司不能解决,于是就跑到周国的领土,想让文王给他们断一断。结果进入到周国境内,看到老百姓耕地的时候都会把最好的靠近河的地方相互推让(如果这样做没有相应的益处——哪怕只是名声好也是益处——我是不大信的,老百姓吃喝住用的基本需求是固定的。虽然禹的时代也这样讲,或者是把河边的地方留给国家管理?这样的话更合理)。周地的风俗都是礼让年长的人。这两个地区的人还没有看到周文王,就觉得很惭愧,他们说:“我们这样相互争夺,是周国人所不屑的,这样还去让人家给断决干嘛?这不是自取其辱吗?让人家笑话。”于是就回去了,相互谦让,也不争夺了。
诸侯们听到这件事,都说:“西伯应该就是接受天命的君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