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18章 周朝(一)

第18章 周朝(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庆节去世后,他的儿子皇仆即位。皇仆去世后,他的儿子差弗即位。差弗去世后,他的儿子毁隃即位。毁隃去世后,他的儿子公非即位。公非去世后,他的儿子高圉即位。高圉去世后,他的儿子亚圉即位。亚圉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叔祖类即位。公叔祖类去世后,他的儿子古公亶父即位。到古公亶父之前,这个部落整体的变化不算大,可能还间歇性没落,被迫迁徙。

古公亶父即位后重新恢复后稷、公刘的旧业发展农业生产,积德行义,国都中的人都拥戴他。但是他这边富足了,有人就眼红了,黛盲等戎狄部族攻打他,想得到财物。他就把财物给他们(大约打不过吧?)过了一阵又来攻打,还想得到土地和百姓。百姓都很愤怒,想迎战。

古公亶父说:“百姓之所以要立君主,就是希望君主能带领他们获得好处。现在戎狄之所以来攻打,是为了得到土地和百姓。百姓在我的治下,与在他们的治下,有什么不同?都是百姓,都一样的劳作。百姓如果是为了拥护我的缘故才去打仗,但靠牺牲别人的父亲和孩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我不忍心这样做。”

因而古公亶父同他的亲近左右离开了豳,渡过漆、沮两条河,翻过梁山,定居在歧山脚下(惹不起你躲得起)。而豳地的百姓举国扶老携幼,也全部重新回到古公身边来到岐山(陕西境内)脚下。连周围国家听说古公仁慈,也多来投奔他。从此古公改变戎狄的习俗(应该是游牧习惯吧),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设立(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种官职,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建立起来了,治理国家。百姓都用诗歌赞美他,歌颂他的恩德。

古公亶父的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太姜生小儿子季历(这里没说太伯和虞仲也是太姜生的),季历娶太任为妻,太姜、太任都是贤惠的妻子。太任生了个儿子叫姬昌,姬昌有圣明之兆。古公亶父说:“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长子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而让位给季历。

如果我们撇开阴谋论,或许,太伯和虞仲就是这种为了家族利益不惜牺牲小我的人。为了不给父亲弟弟增加被反对的可能,跑路了。你们留下来辅佐弟弟不可以吗?不可以,我们就是不给任何人任何借口,我们跑到少数民族那里,我们遵循野蛮人的风俗,不是中原的文化人了,弟弟就名正言顺了。

阴谋论的话,那就是老大老二是前面老婆生的,季历是后面来自大部落的新老婆生的心爱的小儿子,小儿子的老婆还是自己老婆的娘家人,所以,还是偏爱小儿子。大儿子二儿子干不过背景深厚的弟弟,只能跑得远远的。

古公亶父去世以后,在大约商朝祖甲帝28年,季历继位周国。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并且在武乙帝时期与商朝贵族联姻(娶了挚任氏的女孩太任),积极吸收商朝的先进文化,并在商朝的支持下,对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到文丁帝时期,多次于西方的戎族作战,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西方的很多诸侯归顺了他,成了西方的霸主。被太丁帝封为“西伯”。

然而文丁帝看到周国的兴盛又感到不安,他用犒赏的名义召季历入商,找了个理由把他囚禁了,后来又杀死了。然而季历打下的基础并没有被动摇。季历去世后,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姬昌就是周文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