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京华恨惋 > 第54章 第五十四回 掇香

第54章 第五十四回 掇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沁入心田,刻入骨血,不敢忘,不忍忘,不能忘。

“今日良机难得,你可愿与我同往东边一探?”崔文纯含笑望向莫元舒。

莫元舒自无不可,二人当下便绕过静室,取道屋后的一座拱桥缓缓往东行去。沿途红叶遍布,秋意弥漫,莫元舒说起刘梦得“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品评道:“刘宾客诗集编有十八卷,我却至爱这一首。春日喧闹,秋日孤凄,热热闹闹没什么不好,却大多流于其表。惟有冷冷清清,方能有所收获。”

“如矜说的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绝非虚言,一个‘静’字……不知压倒了多少英雄豪杰。”

听了此语,莫元舒浅笑道:“你又念起明道先生的诗来了。”

崔文纯一面引他步下拱桥,一面指着竹林说:“如矜,可知晓王伯安格竹的典故?世人多借此深责宋儒所言大谬,殊不知朱子从不曾教人格竹。理学常讲‘践履’,王伯安一生所学亦自此二字来。不料王学后人竟专讲‘妙悟’,有流于禅门之弊,可谓一大憾事。”

“如你所言,这‘妙悟’似与‘顿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不错。”崔文纯引莫元舒取道竹林之中,朗声诵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学传人只本着这一句话,终日空谈良知,独独不实践用功,单以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之语勉励自身——但忘却了身仍在家内、家仍在国内、国仍在天下内,最终只得以近禅、轻狂、空谈而流入末途。”

莫元舒沿着青石板路缓步前行,于心内细细品味崔文纯的话,片刻即有得,立时说:“你又在告诉我,你舍弃不了崔氏,对么?”

崔文纯不语。

“崔朴怀!”莫元舒神情沉郁,隐隐似有阴霾,“什么‘身仍在家内、家仍在国内、国仍在天下内’,这都是你的托词!你永远念着崔家,念着那个只会毒打你的叔父!他到底有什么好,值得你这么上心?早知如此……我便也狠狠罚你几回,你是不是就能多看看我?”

崔文纯黯然伤神,只好报以沉默。

正对峙间,那几座屋舍已然到了。崔文纯略略一看,却见此地溪流萦绕,竹叶掩映,幽静清雅,不由倍为欣喜地说:“当真是个绝佳去处。”

“不许你避重就轻!”莫元舒目露凶光,仿佛有将他就地法办的态势,“你若再不回话,我便当着漫天神佛的面……”

忽见远处厢房的木门一开,走出三个人来。

为首者慈眉善目,彬彬有礼,正是掇香寺方丈;次一位头戴展脚幞头、身着褐色礼服,方额广颐,气度雍容,乃是太子宾客苏寺生;末一位面貌周正,长髯黑亮,一身深青色长袍——竟是翁策之。

崔文纯凝眉一望,惟恐两相为难,当下欲携莫元舒原路返回。

偏偏方丈眼尖瞧见了,开口呼唤道:“朴怀公!”

众人登时看来。

崔文纯不好再逃,只得与莫元舒一同上前。

方丈真心恭维了几句,而后为他引见道:“朴怀公,这位是太子宾客妙禅公,以及翁公……”

话音未落,崔文纯当先向苏寺生拱手道:“妙禅公,你我自河东王坟前一别,迄今已许久未见了。”

“崔学士不必多礼。”苏寺生笑容可掬地微微颔首。

翁策之迎上前,不由谓莫元舒道:“如矜此时不在我府上歇着,倒是与崔学士一同来了掇香寺。”

莫元舒还未答话,崔文纯当即出言道:“翁公切莫误会,我是来求见方丈的——恰巧遇上如矜公寻访翁公至此。我二人曾有数面之缘,因此同路前来。”

“我们该谈的话都已谈完了,你们细说。”翁策之挥手与方丈一示意。方丈笑着一点头,继而温言请崔文纯快步往静室去了。

回首看着崔文纯渐渐远去的背影,莫元舒的心霎时传来一阵刺痛。明明是片刻的分别,他却仍觉万分不舍。好似一道障壁阻隔了两人的交际,从此分属两岸。

他刚要迈步跟上,忽听身后翁策之唤道:“如矜。”

“翁公。”莫元舒忍下纷杂心绪,恭谨行礼。

“别随着去了。”翁策之伸手为莫元舒打理着衣领,温言道,“你是要辅佐太子殿下中兴社稷的人,少与崔文纯搅和在一处。日后咱们与他必定拔刀相向,还是早些断了为是。”

莫元舒攥紧了拳头,一言不发。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都要逼我与他拔刀相向?就连他,他也算就了将来定然会拔刀相向。

“贵妃楚氏患病,太医院上下束手无策。经内侍监虎啸林举荐,一个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竟就此得了青睐,预备着明日入宫。”翁策之转头望向苏寺生,“妙禅公,那人唤作什么?”

“自云姓寇,是个道士。”苏寺生从旁答话。

“是了,姓寇。”翁策之冷笑道,“目下皇上禅位在即,这等腌臢人物也跳出来了。”

寇仙师?

莫元舒猛一抬头。

是故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